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国际体系变迁视域下的美俄关系发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二战结束后,国际体系形成了两极。随着苏联解体,两极体系瓦解,世界逐渐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而美俄作为这一体系变迁下的两个重要国家,其关系的演变和发展对世界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国际体系的变迁,从全球层面、地缘政治层面分析了美俄两国存在着既合作又冲突的周期性演变关系,在可预见的未来这种冲突将会延续,但双方也会相互克制,不至于再次陷入冷战中。
作者
冯超
机构地区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14期4-6,共3页
Journal of Changchun Education Institute
关键词
国际体系
美国
俄罗斯
合作:冲突
分类号
D871.2 [政治法律—外交学]
D851.2 [政治法律—外交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2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黄登学.
俄罗斯构建“欧亚联盟”的制约因素[J]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2(4):81-92.
被引量:4
2
蔡翠红,倪世雄.
国际体系解构分析:结构、变迁与动力[J]
.教学与研究,2006(7):46-52.
被引量:18
3
Zbigniew Brzezinski.Geostratigic Triad:Living with China,Europe,and Russia. . 2001
4
Joshua Kucera."U.S.Blocking NATO-CSTCooperation". http://www.curasianet.org/node/62882 .
二级参考文献
42
1
魏光明.
世界政治的周期性现象及其理论分析[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11):17-21.
被引量:2
2
赵艳杰,陈效卫.
当代国际体系结构的稳定机制与变革动因[J]
.国际政治研究,1998,19(2):105-111.
被引量:9
3
郭树永.
评“霸权稳定论”[J]
.欧洲研究,1997,18(6):16-19.
被引量:9
4
刘鸣.
国际体系与世界社会、国际秩序及世界秩序诸概念的比较[J]
.社会科学,2004(2):36-44.
被引量:13
5
陈晓晨.
国际政治长周期与体系进化——莫德尔斯基长周期理论再解读[J]
.现代国际关系,2004(12):56-61.
被引量:4
6
李少军.
国际关系大理论与综合解释模式[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2):22-29.
被引量:43
7
徐雅丽.
研究国际体系的全新视角——《世界历史中的国际体系:重塑国际关系学》评介[J]
.现代国际关系,2003(1):62-63.
被引量:5
8
鲍宏礼.
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论罗伯特·吉尔平的新“霸权稳定论”[J]
.兰州学刊,2005(4):31-33.
被引量:3
9
杨广.
建构主义的国际体系未来观评析[J]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5(3):8-13.
被引量:1
10
罗伯特·吉尔平.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共引文献
20
1
杨博文.
对“入关学”的宪法社会学思考:国际体系与国内宪制塑造[J]
.东方学刊,2020(3):64-71.
2
杜向辉.
国际体系与国际社会——美国学派与英国学派比较探究[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5):87-89.
3
张芳芳.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体系——中国在当今国际体系中的发展战略[J]
.知识经济,2008(6):179-180.
被引量:1
4
刘万文.
关于国际体系相关概念的辨析[J]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8,2(5):40-45.
被引量:1
5
郝宇彪.
新时期国际秩序的特点与变革[J]
.江汉论坛,2011(11):42-45.
6
徐秀军.
新兴经济体与全球经济治理结构转型[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10):49-79.
被引量:54
7
王菲易.
国际体系变迁与战后韩国政治发展[J]
.当代韩国,2013(1):66-74.
8
郭广建,李炳霖.
从历史的视角总结新兴国家崛起对国际体系的影响[J]
.科教导刊,2013(11):124-125.
被引量:1
9
刘文波.
论东亚国际体系转型的主要表现及特征[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25-29.
被引量:2
10
刘薇.
“新丝绸之路”战略下的中亚地缘政治[J]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14(1):84-86.
被引量:1
1
杨耕.
民族国家权力博弈与国际体系变迁[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5):99-104.
2
李杨.
国际体系变迁的现实主义视角分析[J]
.青年与社会,2013(3):327-327.
3
王菲易.
国际体系变迁与战后韩国政治发展[J]
.当代韩国,2013(1):66-74.
4
袁鹏.
国际体系变迁与中国的战略选择[J]
.现代国际关系,2009(11):39-44.
被引量:11
5
唐永胜.
国际体系变迁与中国战略选择[J]
.当代世界,2016(5):4-8.
被引量:3
6
唐永胜,李冬伟.
国际体系变迁与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筹划[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4(12):27-36.
被引量:6
7
张浩智.
我国道德体系变迁的趋势分析[J]
.延边党校学报,2010,25(3):113-115.
8
朱锋.
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与中日关系[J]
.日本学刊,2014(6):1-13.
被引量:12
9
唐永胜.
理解和适应国际体系变迁[J]
.现代国际关系,2014(7):17-18.
被引量:2
10
张小明.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国际体系的变迁[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9):7-12.
被引量:6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 第1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