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论新世纪小说的几种发展路向
被引量:
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新世纪文学迄今已有17年了,检视这17年小说创作,我觉得有三方面的发展路向值得注意。一是小说由西而东的超越式回归,二是乡土小说的“城乡间性”,三是向外转与在地性。一、由西而东的超越式回归20世纪80年代,中国主动向西方开放,西学东渐成为风气。小说家们突然从30年的禁锢中睁开眼,惊愕发现了西方世界的神奇。
作者
郭宝亮
机构地区
河北师范大学
出处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11,共8页
关键词
小说创作
路向
20世纪80年代
西方世界
新世纪文学
乡土小说
西学东渐
小说家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8
同被引文献
48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3
1
郭宝亮,倪素梅.
《手机》的“说话”主题及其局限[J]
.理论与创作,2005(5):62-65.
被引量:4
2
郭宝亮.
反乌托邦:《故乡面和花朵》试解[J]
.小说评论,2000(4):43-48.
被引量:7
3
程德培.
李佩甫的“两地书”——评《生命册》及其他六部长篇小说[J]
.当代作家评论,2012(5):97-111.
被引量:31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文艺报》2002年5月14日“文馨版’.
2
《李氏家族》,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
3
《城市白皮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
4
《羊的门》,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5
《金屋》,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0.
6
《城的灯》,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
7
《等等灵魂》,《十月》2007年第1期.
8
《知识分产的内省书-访作家李佩甫》,《文艺报》2012年4月2日.
9
耿占春.《无罪的大地》,《金尾》,第12页,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0.
10
[美]彼得·盖依.《弗洛伊德传》(下),第50页,龚卓军、高志仁、梁永安译,厦门,鹭江出版社,2006.
共引文献
38
1
夏锦锦.
《手机》对现代科技有限度的反思[J]
.金田,2013(11):89-90.
2
叶君.
意义的流失——刘震云故乡系列小说的一种解读[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98-103.
被引量:1
3
秦剑英.
从《手机》看刘震云小说叙事策略的转变及主题的多元性[J]
.中州学刊,2006(2):225-227.
4
林宁.
刘震云小说研究述评[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5):45-49.
被引量:5
5
马治军,鲁枢元.
超越城乡对立的精神生态演绎——从《红蚂蚱绿蚂蚱》到《生命册》[J]
.南方文坛,2013(2):115-119.
被引量:6
6
王海涛,张纪娥.
多维批判视野下的《生命册》[J]
.小说评论,2013(2):101-105.
被引量:7
7
王萍.
论《生命册》城乡叙事中的精神生态[J]
.兰州学刊,2014(4):98-102.
被引量:1
8
薛荣莉,施海涛.
“新写实”小说:历史、现状与未来[J]
.嘉应大学学报,2002,20(2):64-67.
被引量:2
9
肖玉风.
论李佩甫小说中的乡下人进城——以《城的灯》和《生命册》为例[J]
.许昌学院学报,2014,33(6):61-63.
10
刘琴.
试析《故乡面和花朵》的四重“话语”[J]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29(1):84-88.
同被引文献
48
1
赵学勇,孟绍勇.
西部小说:"概念"、"命名"及历史呈现——当代西部小说与西北地域作家群考察之一[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2):49-55.
被引量:5
2
张胜友,韩鲁华,牛玉秋,雷达,陈晓明,李敬泽,孟繁华,张颐武,王强,谢有顺,胡平,王干,李洁非,白烨,贺绍俊,白描,张水舟,王必胜.
《秦腔》:乡土中国叙事终结的杰出文本——北京《秦腔》研讨会发言摘要[J]
.当代作家评论,2005(5):36-39.
被引量:27
3
陈晓明.
乡土叙事的终结和开启——贾平凹的《秦腔》预示的新世纪的美学意义[J]
.文艺争鸣,2005(6):12-18.
被引量:56
4
贺仲明.
论1990年代以来乡土小说的新趋向[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36-140.
被引量:20
5
孟繁华.
百年中国的主流文学——乡土文学/农村题材/新乡土文学的历史演变[J]
.天津社会科学,2009(2):94-100.
被引量:64
6
金莹.
乡土文学,一个概念已然终结?[J]
.当代作家评论,2009(4):130-130.
被引量:3
7
孟繁华.
乡村文明的变异与“50后”的境遇——当下中国文学状况的一个方面[J]
.文艺研究,2012(6):25-35.
被引量:39
8
李静.
20世纪中国女性作家乡土小说的文化意义和叙事价值[J]
.学术研究,2013(1):151-154.
被引量:3
9
贺仲明.
怀旧·成长·发展——关于“70后作家”的乡土小说[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5(1):138-144.
被引量:13
10
王宇.
新世纪女性乡土叙事潮流的崛起及其意义[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84-91.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5
1
张文诺.
小说如何成为“大说”:论陈彦的小说《主角》[J]
.当代作家评论,2020(4):139-145.
被引量:1
2
陈志刚.
脱贫攻坚背景下河北新农村长篇小说研究[J]
.西部学刊,2022(20):164-168.
3
郭宝亮.
现场感、反思性与新乡土写作——评关仁山《白洋淀上》[J]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3(3):104-108.
4
毛金灿.
理论建构、现场批评与学术史研究——21世纪乡土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石家庄学院学报,2023,25(5):115-120.
5
GUO Baoliang.
Sense of the Scene,Reflexivity,and New Local Writing:On Above Baiyangdian Lake by Guan Renshan[J]
.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2023,17(2):146-155.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李渊源.
贞固至刚:论忆秦娥与温如风的倔强之气[J]
.商洛学院学报,2024,38(1):33-38.
1
陈进武.
断裂语境中的碎片化与泛一体化——新世纪文学与批评的人性话语考察[J]
.中国文学研究,2018(4):141-148.
2
王箭.
改革开放四十年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历史流变与发展路向[J]
.教育与考试,2018(5):90-96.
被引量:3
3
杨玲.
IP时代的著作权、抄袭与独创性[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6):32-38.
被引量:2
4
杨海涛.
我国“慕课”内生化发展的阻滞因素及发展路向分析[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10):104-105.
被引量:1
5
曾茂林.
教育功能视角下中职“后示范”内涵与发展路向[J]
.职业技术教育,2018,39(19):35-38.
被引量:1
6
朱成晨,闫广芬.
现代化与专业化:大数据时代教育评价的新技术推进逻辑[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8,39(5):75-80.
被引量:59
7
冯军.
作为台港文学史家的古远清[J]
.长江文艺评论,2018,0(5):92-97.
被引量:1
8
王涛.
试论网络媒介影响下文学创作中的“虚拟真实”性的产生[J]
.都市文化研究,2018,0(1):240-246.
9
王振红.
帛书《要》篇“巫史说”及其思想价值[J]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14(1):41-54.
小说评论
2018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