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通过私人空间视角,考察民国时期上海知识群体精神生活的主要形态与建构过程。知识分子通过个性化的装饰将书房从生活空间转变为心灵空间。经济条件差异不仅导致知识分子的书房在面积、装潢等方面的区别,也促成知识群体内部在书籍的收藏与摆放、阅读的趣味与习性等方面的不同特点及阐释话语。对上层知识分子而言,阅读与写作生活是一种彰显自我、发挥创作灵感的私密化行为。对中下层与左翼知识分子而言,阅读不仅带有集体性特点,也是孕育革命思想的重要源泉,写作则意味着日常生计的维持与生命健康的消耗。经济条件差异不仅影响到1927-1937年间上海知识群体构建精神生活习性与品味的差异,更为其日后在思想与政治倾向上的分化埋下伏笔。
出处
《近代史学刊》
CSSCI
2015年第1期208-226,共19页
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生活场域与阶层再生产——以民国时期北京、上海知识群体为例(1927-1937)”的阶段性成果(13YJC84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