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吉迪·谢拉赫(Gideon Shelach-Lavi),1959年生于以色列。1989年在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获学士学位。1990年-1991年作为以色列首批赴华留学生,在四川西南师范大学学习中文。1991年-1996年赴美国匹兹堡大学师从林嘉琳(Katheryn M.·Linduff)教授学习中国考古学,获博士学位。其间,曾在1994年-1995年前往北京大学考古学系留学。1996年开始在希伯来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历任亚洲研究系主任,亚洲领域项目负责人,路易斯·弗瑞伯格(Louis Freiberg)东亚研究中心主任,人文学部副部长。现任希伯来大学东亚系路易斯·弗瑞伯格教授,同时兼任希伯来大学亚非研究中心主任、吉林大学匡亚明讲座教授。吉迪教授专长于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考古。他先后与中国吉林大学、北京大学、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美国匹兹堡大学、哈佛大学合作。从1995年起在中国带队进行考古发掘。与中国学者联合主持内蒙古赤峰区域系统考古调查、东北地区农业与定居的起源等研究项目。现任希伯来大学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阜新合作考古项目负责人。吉迪在《古代》(Antiquity)、《科学》(Science)、《考古人类学》(Journal of Anthropological Archaeology)、《考古科学》(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考古》、《考古与文物》等期刊杂志发表论文60余篇。代表作有:《领导策略、经济活动与区域间的交互作用:中国东北地区的社会复杂化》(Leadership Strategies, Economic Activity and Interregional Interaction:Social Complexity in Northeast China,Plenum Press,1999);《内蒙古东部(赤峰)区域考古调查阶段性报告》,合作主编,科学出版社,2003年;《中国北方边疆地区的史前社会:公元前一千年间身份标识的形成及经济变化的考古学观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Prehistoric Societies on the Northern Frontiers of China:Archae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Identity Formation and Economic Change during the First Millennium BCE,Equinox Press 2009);《赤峰地区的聚落形态》,赤峰国际合作考古项目合作作者(Settlement Patterns of Chifeng Region,co-author,Pittsburgh,2011);Kol Asher mi-takhat le-shamaim:Sin Ha-Keisarit (All under Heaven:Imperial China[in Hebrew])(co-author with Yuri Pines, Open University Press, 2012)。《帝国的诞生:再访秦国》,合作作者,加州大学出版社(The Birth of Empire:The State of Qin Revisited,co-autho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14);《早期中国的考古:从史前到汉代》,剑桥大学出版社(The Archaeology of Ancient China:From Prehistory to the Han Dynast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5).
出处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1-65,共5页
Cultural Relics in Souther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