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北大派与南高派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国立北京大学与国立东南大学(后改中央大学)因学术文化上立异与竞争,不断成为时人与后人指认"学分南北"的重要指标,其中的关键不仅在场域(大学),更在人事(派分),即北大派与南高派学人的观念歧异与人事纠葛。北大派与南高派形成于新文化运动时期,因文化观念的差异,南北学人分别以北大和东大为聚合点,以现代新式传媒报刊为载体,在思想文化与学术研究众多领域展开论战与竞争。其后随着北伐、迁都等政局的变动,在南北大学地位升降的背景下,南高派和北大派凭借不同的社会资源和政治资源,在人事与观念诸方面,又出现新动向。以胡适为首的北大派借助中基会的资助,以新文化理念重整北大文学院,努力实现北大的中兴。北伐后南高派与太炎学派日益走近,在九一八后民族主义勃兴的浪潮中,南高学人倡导新孔学运动,表现出强烈的文化民族主义色彩。20世纪20—30年代北大派与南高派的立异,既显示出现代学人借助大学平台传播其文化观念的种种努力,也体现出复杂的人事纠葛,其实质在于对中国文化出路的"话语权"之争。北大派与南高派的竞争不仅成为民国"学分南北"的重要派系表征,而且背后所呈现的文化难题,更为今人重新理解民国文化史提供一个重要视角。
作者 许小青
出处 《近代史学刊》 CSSCI 2016年第2期18-40,共23页 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近代中国大学与社会”(12JJD770019) 华中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CCNU16Z02004)资助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122

  • 1桑兵.胡适与国际汉学界[J].近代史研究,1999(1):51-101. 被引量:10
  • 2桑兵.胡适与《水经注》案探源[J].近代史研究,1997(5):133-148. 被引量:6
  • 3桑兵.章太炎晚年北游讲学的文化象征[J].历史研究,2002(4):3-19. 被引量:15
  • 4余英时.《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适》[A].湖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所编.《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C].,1996年.第181页.
  • 5唐德刚译注.《胡适口述自传》[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74-184页.
  • 6周予同.《五十年来中国之新史学》[A].朱维铮编.《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C].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545页.
  • 7.第2章《官学与私学》.,..
  • 8《胡适致傅斯年》1926年8月24日[J].胡适研究丛刊,:311-311.
  • 9邓广铭.《我与胡适》,欧阳哲生选编.《追忆胡适》,第37页.
  • 10徐玗.《念人忆事—胡适之先生》,欧阳哲生选编.《追忆胡适》,第430页.

共引文献6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