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同活动方式”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唯物史观的实践前提及其价值旨归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把握唯物史观理论真谛的关键在于,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转向现实生活世界的理论切入点及其实践依据。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唯物史观的理论概括中,蕴含着"能够生活"的价值判断,浸润着向现实生活世界回归的致思逻辑。马克思主义哲学向现实生活世界回归的理论路向决定了理论对于社会的强烈观照。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所谓实践,实际是指代"许多个人的共同活动",而不是某个人的单独行为。遵循唯物史观的致思逻辑,人类的"共同活动方式"无疑是彰显社会发展根本性质的理论焦点。只有通过把握人类的"共同活动方式",理论才得以厘清社会发展的现状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唯物史观关于"共同活动方式本身就是‘生产力’"的理论结论诠释了生产力的发展对于社会进步的决定性作用,从而也奠定了生产力范畴在唯物史观理论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人类的"共同活动方式"在两个不同的实践维度上体现着对于社会发展的这种决定作用,即"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与"生活本身"。生产的发展总是滞后于生活的需要,作为既定社会所依据的"总和活动","生活生产"只有通过革命的改造,才能进一步满足"生产生活"即生活本身新的需要。正是遵循如此的实践逻辑,生产与生活之间的协调共进问题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
出处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8年第3期12-22,共11页
基金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研究”(13bks002)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10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