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与支持下,由编辑部、专指委、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清润国际建筑设计研究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中国建筑教育》'清润奖'大学生论文竞赛,已连续举办了四届。2017年的联合承办单位为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大学生论文竞赛辐射所有在校大学生,涵盖三大学科及各个专业,目的是促进全国各建筑院系的思想交流,提高各阶段在校学生的学术研究水平和论文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鼓励优秀的、有学术研究能力的建筑后备人才的培养。通过前面三年竞赛的举办,我们认为基本达到了这一预定初衷,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17年的竞赛由天津大学组织出题,出题工作组共提出10个竞赛题目,经过13位竞赛评委的激烈讨论,最终选定'热现象·冷思考'作为今年的竞赛题目(出题人:赵建波、张颀),并对题目给出了深入浅出的解读和提示。城市与建筑的热点问题、项目案例、新鲜话题、焦点问题等都可以纳入写作关注范畴,例如,共享单车、菜市场这些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都可以成为写作对象,成为论文的选题。本次论文竞赛获得各院校学生的积极响应。到9月19日截稿时间,我们共收到稿件351篇(其中,本科组172篇,硕博组179篇),相比去年有大幅度的提升,涵盖了中国内陆76所院校,以及来自境外4所高校(香港中文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日本北九州市立大学国际环境工学部)的投稿。论文竞赛的评选遵循公平、公开和公正的原则,设评审委员会。竞赛评审通过初审、复审、终审、奖励四个阶段进行。今年参加评审工作的评委和老师有(以姓氏笔画为序):马树新、庄惟敏、刘克成、孙一民、李东、李振宇、张颀、姚栋、董慰、梅洪元、韩冬青、彭长歆等,评委由老八校以及主办单位的专家、学者组成。初审由《中国建筑教育》编辑部进行资格审查;复审和终审主要通过网上评审与线下评审结合进行。全过程为匿名审稿。2017年11月4日,'2017《中国建筑教育》·‘清润奖’大学生论文竞赛'在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院长系主任大会上,完成了颁奖工作。颁奖仪式由建筑学专业'专指委'委员沈中伟教授主持,我社总编辑咸大庆为论文竞赛做活动点评。我社总编辑咸大庆、副总编辑王莉慧,'专指委'主任王建国院士,北京清润国际建筑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树新,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孙一民,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孔宇航,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院长范悦,以及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仲德崑和其他学院领导,分别为获奖学生颁奖。2017年,论文竞赛本科组和硕博组各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以及优秀奖若干名(本科组16名,硕博组19名),共53篇论文获得表彰。其中,本科组一等奖由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张璐同学(指导老师:张天洁)获得,硕博组一等奖由北京交通大学刘星同学(指导老师:盛强)获得。这些论文涉及29所院校,共71名学生获得奖励。获奖证书由学生所在院校老师上台代表获奖学生领奖。奖金发放工作将于近日由《中国建筑教育》编辑部协同北京清润国际建筑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执行。同时,依照院校的参赛论文数量,在参赛院校中评选出组织奖5名,获奖院校分别为: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其中,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针对这次竞赛,专门为学生开设了论文竞赛培训,并获批为本科生学科竞赛资助项目,同时受武汉大学教改项目资助。这一做法值得提倡和学习。2014、2015两届竞赛的获奖论文及点评图书——《建筑的历史语境与绿色未来》,已于2016年10月份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这本论文点评包含36篇获奖论文、150余篇精彩点评。范围涵盖40余位竞赛指导老师点评、13位竞赛评委点评、多位特邀评委点评、40余位作者心得体会。论文的指导老师就文章成文及写作、调研过程,乃至优缺点进行了综述,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论文竞赛评委以及特邀专家评委对绝大多数论文进行了较为客观的点评,这一部分评语因为脱开了学生及其指导老师共同的写作思考场域,评价视界因而也更为宽泛和多元,更加中肯,'针砭'的力度也更大。从这个层面讲,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获奖学生论文汇编,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提升论文写作水平的具体而实用的写作指导。该获奖论文点评图书计划每两年一辑出版,此为第一辑。2016年和2017年的竞赛获奖论文点评也即将编辑出版,2018年10月左右与大家见面。明年的竞赛题目将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出题,在2018年4月前后公布,欢迎大家关注。竞赛题目将会通过《中国建筑教育》官网、官方微信平台、新浪微博以及相关出版物对外发布,欢迎各院校向编辑部致电(010-58337043)索要竞赛海报电子版。本册选登了硕博组、本科组的一等奖论文,竞赛评审委员、获奖学生作者及指导老师分别对获奖论文进行了点评或心得回顾,以飨读者。希望这样一份扎实的耕耘成果,可以让每一位读者和参赛作者都能从中获益,进而对提升学生的研究方法和论文写作有所裨益.
出处
《中国建筑教育》
2017年第2期105-107,共3页
China Architectural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