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美国之舵”:美国国会外交与中美关系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一、国会外交:一个被忽视的重大课题美国国会在美国外交决策体制中扮演的角色一向为人诟病。不论是严肃的学术著作或流行的大众媒体,大凡谈到国会在制定美国国内公共政策时的种种辩论,常被加以渲染。国会被视作为美国政治发展的风向标。
作者
孙哲
机构地区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
出处
《美国问题研究》
2001年第1期127-163,497,共38页
Fudan American Review
关键词
美国国会
中美关系
国会议员
问题研究
美国外交政策
国会外交
美国总统
美国政府
外交事务
利益集团
分类号
C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26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4
1
周敦仁.
美国国内政治和PNTR投票[J]
.国际观察,2000(4):1-4.
被引量:15
2
李胜凯,刘国柱.
试论战后美国总统与国会的外交权之争[J]
.齐鲁学刊,1997(3):19-24.
被引量:8
3
(美)戴一(Dye,T.R.),齐格勒(Zeigler,H.)著,孙占平等.民主的嘲讽[M]世界知识出版社,1991.
4
[美]丹尼(Denny,B·C·) 著,范守义,秦亚青.从整体考察美国对外政策[M]世界知识出版社,1988.
共引文献
20
1
魏金汉,苏建华.
总统和国会的战争权:谁决定美国开战[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3):82-88.
2
孙哲,成帅华.
美国国会与后PNTR时代的美国对华贸易政策[J]
.太平洋学报,2001,9(3):53-60.
被引量:3
3
张岸元.
中美关系中的跨国公司因素[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1):31-34.
被引量:8
4
陈奕平.
美国国会议员与台湾当局间的互动及其影响——以美国国会“台湾小组”为例的分析[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2):7-13.
被引量:4
5
尹继武.
论中美关系中的美国国会因素[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7(4):49-55.
被引量:3
6
崔琪,解晓丽.
抗菌药物使用不当的原因分析[J]
.社区医学杂志,2006,4(04X):30-31.
7
倪世雄,信强.
“二元民主”权力架构下的美国府会战争权[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9(6):26-33.
被引量:2
8
刘镜.
论美国跨国公司政治行为对美国政治的积极作用[J]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3):9-11.
被引量:1
9
刘镜.
论美国跨国公司政治行为对美国政治的双重作用[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28(6):16-17.
被引量:1
10
李莉.
冷战后美国国会对华投票的群体思维分析[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6):56-65.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6
1
徐以骅.
林登·约翰逊“伟大社会”述评[J]
.世界历史,1986(3):23-32.
被引量:4
2
李强.
新保守主义与美国的全球战略[J]
.书城,2003,0(5):34-38.
被引量:11
3
王联合.
施特劳斯主义与美国新保守派[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8):25-30.
被引量:7
4
信强.
试论美国国会领袖对国会外交决策行为的影响[J]
.国际政治研究,2005,26(2):59-69.
被引量:3
5
孙哲,刘建华.
中国经济崛起和中美经贸关系:美国国会的认知与反应[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8(3):42-50.
被引量:6
6
孙哲,李巍.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与美国国际贸易政策[J]
.美国研究,2007,21(1):85-106.
被引量:19
7
孙哲,刘建华.
产业地理与结盟游说——考察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新视角[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6):28-36.
被引量:10
8
张植荣.
美国国会涉华联线体制分析——以西藏问题为中心[J]
.美国研究,2007,21(2):101-111.
被引量:8
9
张光,刁大明.
美国国会涉台提案的发展[J]
.台湾研究集刊,2007(2):22-31.
被引量:9
10
[美]路易.亨金.《宪政,民主,对外事务》.邓正来译.三联书店1996年P55.
引证文献
3
1
王联合.
新保守派与美国对华政策[J]
.国际观察,2005(6):11-18.
被引量:4
2
王晓晴.
浅谈美国民主制度的缺陷[J]
.管理观察,2010(28):31-32.
3
王震宇,栗潇远,吴纪远.
第115届美国国会涉华提案行为模式研究[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22(4):62-98.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7
1
段会平,谢莉娇.
乔治·W·布什的政治个性与美国对华政策分析[J]
.兰州学刊,2008(12):46-48.
2
刘永涛.
冷战后美国新保守主义对华政策话语:影响及局限性[J]
.美国问题研究,2007(1):336-355.
3
孙宝国,沈悦.
以“污名”为视角探究中国形象的生成与传播机制——兼论“中国威胁论”与“中国梦”的话语博弈[J]
.东岳论丛,2019,0(8):136-149.
被引量:17
4
许善品,李苗苗.
后冷战时代澳美同盟强化的动因及挑战——基于联盟管理视角[J]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7(1):19-27.
被引量:2
5
任琳,孟思宇.
霸权护持、复边主义与全球治理秩序的危机[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22,39(5):53-77.
被引量:19
6
刁大明,邹正航.
为何去台北:美国国会议员访台行为研究(2001~2022)[J]
.美国研究,2023,37(6):100-125.
被引量:1
7
陈静,周文星.
美国对华政策重构过程中的国会——以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为个案[J]
.统一战线学研究,2024,8(2):175-192.
被引量:1
1
揭书安,顾莹惠.
也谈1945—1950年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30(1):54-58.
2
韩素莲.
为布什策划的女人[J]
.公共关系,2001(4):7-8.
3
张佳山.
没有活的理由(四)[J]
.世界博览,1991,0(1):30-31.
4
信强.
试论美国国会领袖对国会外交决策行为的影响[J]
.国际政治研究,2005,26(2):59-69.
被引量:3
5
徐治国.
一个美国民间组织的生存样本[J]
.科学新闻,2012(10):94-96.
6
施莱辛格,学群.
试论冷战后的美国外交政策[J]
.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93(6):2-4.
7
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1—6期总目录[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34(6):95-97.
8
美国智库眼中的2012’十大威胁[J]
.决策与信息,2012(2):5-5.
9
倪世雄,卢义民.
美国宪法与美国外交[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29(5):80-84.
被引量:1
10
曼德尔鲍姆,子聿.
布什的外交政策[J]
.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92(5):1-4.
美国问题研究
2001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