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歌德说,“艺术要通过一种完整体向世界说话。但这种完整体不是他在自然中所能找到的,而是他自己的心智的果实,或者说,是一种丰产的神圣的精神灌注生气的结果。”我们在审视多斯·帕索斯以纽约为背景的《曼哈顿中转站》(1925)和美国为背景的《美国》三部曲(1930-1936)后,会颖悟到,如果我们用歌德对于艺术、对于文学和美学的生动的概括来考察作家在这一生中关键的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会是多么贴切而富有启示性。多斯·帕索斯所创造的这两个“完整体”——从一个世界性的大都会到美国社会,人们既可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又不可能找到,因为作家笔下的纽约和美国,已充满了“他自己的心智的果实”。多斯·帕索斯在《曼哈顿中转站》中。
In a comparative study of Manhattan Transfer and U.S.A., the author tales to bring into bold relief the path of John Dos Passos as a radical writer and as a literary experimentalist.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radicalism-based socio-historical depth of U.S.A. trilogy is greater and its experimentalism broader and more systematic than Manhattan Transfer.
出处
《美国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21-136,5-6,共18页
The Chinese Journal of American Stud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