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尚未完成的决裂——利维斯主义与早期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利维斯派对于早期的文化研究,既是学术资源也是挑战对象。利维斯派为英国马克思主义者提供了直接的文学滋养、文化对抗现代工业文明的批判模式、大众审美教育机制和文本分析以及民族志的理论方法。从利维斯派决定着早期文化研究的发端并影响着其理论模式的构形的情况看,两者之间并不是一个完全的决裂。要从占据学院中心的新批评和利维斯派文学研究中建纲立制、阔疆辟壤,威廉斯、霍尔、托尼·本尼特等文化马克思主义者必然要经历一场与利维斯派的反叛和决裂的仪式才能完成文化研究的"成人礼"。
作者 周海玲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学文学院
出处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CSSCI 2011年第1期271-282,396,共14页 Research on Marxist Aesthetic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4

二级参考文献14

  • 1弗朗西斯·穆勒恩:《细绎》的契机》(The Moment of "Scrutiny"),伦敦:费尔索出版杜,1981年,第322页.
  • 2约翰·道克尔:《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Postmodernism and Popular Culture),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35页.
  • 3特里·伊格尔顿.审美意识形态[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07.
  • 4Terry Eagleton.After Theory[M].London:Penguin Books,2004.
  • 5特里·伊格尔顿.再论基础和上层建筑[M]//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第5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 6佩里·安德森.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
  • 7特里·伊格尔顿.文化的观念[M].方杰,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 8弗朗西斯·马尔赫恩.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 9张华,Gargi Bhattacharyya.伯明翰学派何去何从?[N].中华读书报,2004-02-18.
  • 10约翰·格雷.伪黎明-全球资本主义的幻象[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共引文献59

同被引文献11

  • 1(英)阿诺德:《论诗》,《安诺德文学评论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84页.
  • 2(英)马修·阿诺德著,韩敏中译:《文化与无政府状态--政治与社会批评》,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17,16页.
  • 3(英)利维斯著,袁伟译:《伟大的传统》,三联书店,2002年版.
  • 4(莫)T·S·艾略特著,杨民生,陈常锦译:《基督教与文化》,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30,17,19页.
  • 5Richard Hoggart: The Uses of Literacy, Oxford Uni- versity Press, 1970, p. 15.
  • 6Richard Hoggart: The Uses of Literacy, Oxford Uni- versity Press, 1970, pp. 15 ~ 16.
  • 7F · R · Leavis: Mass Civilisation and Minority Cul- tore, The Foleroft Press, 1930, p. 14.
  • 8Graeme Turner: British cultural studies: An Introduc- tion, Routledge, 1998, p. 144.
  • 9王杰.漫长的革命:20世纪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问题与理论立场[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1):28-38. 被引量:5
  • 10周海玲.历史中的文本——托尼·本尼特对大众文化文本的马克思主义研究[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1(3):20-26. 被引量:3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