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丧文化”:积极抵抗与自我排解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丧文化'青年群体在各种社交媒体上以多媒体符号为传播载体,以颓废、群体自嘲、娱乐化为风格特征的文化现象,它是新媒体时代下青年亚文化的新形式,反映了当前青年群体的精神特质和利益诉求,表达了对现实压力的抵抗,对工具理性的批判,体现了主体意识的觉醒,在'丧文化'颓废表征的背后,青年群体完成了个体心态的自我排解。
作者
郑仁乐
机构地区
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出处
《传媒论坛》
2019年第12期158-158,160,共2页
Media Forum
关键词
青年亚文化
丧文化
仪式抵抗
群体自嘲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9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79
同被引文献
6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萧子扬,常进锋,孙健.
从“废柴”到“葛优躺”:社会心理学视野下的网络青年“丧文化”研究[J]
.青少年学刊,2017(3):3-7.
被引量:99
2
李小方.
马克斯·韦伯的社会科学方法论述评[J]
.文史哲,1988(1):90-95.
被引量:5
3
施蕾.
无力颓废与抵抗消解——网络“丧文化”现象解读[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6):168-174.
被引量:43
4
杜骏飞.
丧文化:从习得性无助到“自我反讽”[J]
.编辑之友,2017(9):109-112.
被引量:67
二级参考文献
19
1
周国韬.
习得性无力感理论再析[J]
.心理科学,1994,17(5):297-301.
被引量:44
2
张平功.
青年亚文化的形成及表现[J]
.青年探索,2007(4):22-25.
被引量:30
3
田杰.
“谁是青年”与“青年是谁”——关于青年研究的几个问题[J]
.当代青年研究,2007(7):1-9.
被引量:10
4
肖伟胜.
作为青年亚文化现象的网络语言[J]
.社会科学研究,2008(6):190-195.
被引量:49
5
马中红.
西方后亚文化研究的理论走向[J]
.国外社会科学,2010(1):137-142.
被引量:56
6
赵瑞雪.
“习得性无助”及其在管理实践中的思考[J]
.高等农业教育,2011(5):35-36.
被引量:9
7
张昊,朱舜,陈婧.
护理学生生物化学学习中习得性无助的归因与预防、转化策略[J]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5):2388-2390.
被引量:3
8
蒋原伦.
一切新文化都是青年亚文化[J]
.读书,2012(10):107-112.
被引量:16
9
郝雨,路阳.
“屌丝”现象的亚文化解读与反思[J]
.新闻界,2013(10):30-34.
被引量:19
10
萧子扬.
从流行语中看新时期中国青年社会心态的变迁[J]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4,24(5):17-19.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179
1
龚雪莹.
网络“丧”语言研究——以“人间不值得”为例[J]
.中国文艺家,2019,0(11):56-56.
2
杨焱婷.
“丧文化”浅析[J]
.现代交际,2020(21):104-106.
3
信中贵,张先义.
青少年“佛系”心态与实践活动的关系研究[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64-68.
被引量:2
4
任怡璇.
“Z世代”高校“佛系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路径探究[J]
.世纪桥,2022(9):74-76.
被引量:2
5
彭佳妮,林若野(指导).
顺应与抵抗:亚文化视域下丧文化网络用语泛化现象管窥[J]
.汉字文化,2021(5):196-198.
被引量:3
6
马睿.
从“丧”到“躺平”:后疫情时代青年亚文化的转向[J]
.传媒论坛,2023,6(13):91-93.
被引量:1
7
孟亚男,莫依萍.
大学生群体的时代焦虑:表征、认同与反抗——以朋友圈“锦鲤转发”现象为例[J]
.北京文化创意,2021(1):16-23.
8
马良灿.
论韦伯经济社会思想中的形式主义传统及认知困境[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1):99-105.
被引量:3
9
谷学强,张子铎.
社交媒体中表情包情感表达的意义、问题与反思[J]
.中国青年研究,2018(12):26-31.
被引量:29
10
第天骄.
“佛系青年”的价值困境及其超越[J]
.北京青年研究,2018,27(4):16-22.
被引量:18
同被引文献
62
1
屈芷薇.
中韩社会青年群体的心态表征对比——以中国式“丧文化”与韩国式“全抛世代”为例[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0(4):195-196.
被引量:1
2
马中红.
商业逻辑与青年亚文化[J]
.青年研究,2010(2):60-67.
被引量:51
3
马中红.
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转向[J]
.文艺研究,2010(12):104-112.
被引量:150
4
王玉香.
新媒体时代透视青少年"屌丝"文化现象[J]
.中国青年研究,2012(9):85-88.
被引量:21
5
意娜.
丧文化:一种对现代性的激烈反抗[J]
.上海文化,2018(12):41-45.
被引量:9
6
赵本燕.
当代青年“丧文化”的典型特质、生成原因与引导路径[J]
.北京青年研究,2019,0(4):33-37.
被引量:5
7
萧子扬,常进锋,孙健.
从“废柴”到“葛优躺”:社会心理学视野下的网络青年“丧文化”研究[J]
.青少年学刊,2017(3):3-7.
被引量:99
8
李冬冬.
大学生御宅族现象的后亚文化论析[J]
.西部学刊,2017(8):30-32.
被引量:6
9
杜骏飞.
丧文化:从习得性无助到“自我反讽”[J]
.编辑之友,2017(9):109-112.
被引量:67
10
董扣艳.
“丧文化”现象与青年社会心态透视[J]
.中国青年研究,2017(11):23-28.
被引量:109
引证文献
1
1
毛玉婷.
2016年以来学界关于“丧文化”的研究述评与展望[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82-94.
1
冯会明.
杨时政治思想略论——以《上钦宗皇帝》七疏为例[J]
.朱子学刊,2011(1):189-194.
2
金鑫华,胡慧茹.
新媒体环境下中职生德育工作思考[J]
.农家参谋,2019,0(13):298-298.
被引量:2
3
王冠桐.
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探索《三寸金莲》中“比”的心态[J]
.品位·经典,2018,0(6):21-26.
4
逯兴鑫.
网络新闻的多媒体符号呈现[J]
.传播力研究,2018,0(11):243-243.
被引量:1
5
薛俊恺.
“丧文化”的话语变迁[J]
.新闻研究导刊,2019,0(10):222-224.
被引量:2
6
朱思良.
网络青年的“颓废”与亚文化的风格转向——基于网络“丧文化”的研究[J]
.东南传播,2018(2):44-47.
被引量:17
7
尹崇远.
Vlog:新媒体语境下的视频创作新形式[J]
.传媒论坛,2019,0(12):36-37.
被引量:12
8
唐韵芝,王心妍.
探析新媒体视野下青年亚文化中的电竞文化——以《英雄联盟》(LOL)为例[J]
.传媒论坛,2019,2(12):147-148.
被引量:3
9
张博.
网络涂鸦表情包:青年“仪式抵抗”实践中的空间、身体与权力[J]
.北京青年研究,2019,0(2):37-43.
被引量:3
10
敖成兵.
青年网络亚文化的温和抵抗:特质、缘由及审视[J]
.当代青年研究,2019,0(2):78-84.
被引量:27
传媒论坛
2019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