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澧水文化的形态、生成机制与保护利用 被引量:1

On the Form,Generative Mechanism,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Li River Basin Culture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澧水流域的自然风貌在湖南省是保留最完好的,因此,该地区的旅游业已成湖南省旅游业的龙头。但是,对该地区的历史文化形态、生成机制、保护利用等还缺乏系统的学科考察与研究,这些薄弱环节显然都不利于旅游业的深度开发。本文通过对澧水文化形态、生成机制进行研究,提出对澧水文化进行保护利用的对策与措施。 As the one of the best-reserved natural features,the Li river basin tourism has become the leading tourism industry in Hunan province.But its historical culture form,generative mechanism,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have not been a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and study,as well as still have larger space to expand.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formation and mechanism,some countermeasures about the cultural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are put forward.
作者 龙珍珠
出处 《民族论坛》 2011年第10X期73-77,共5页 Minzu Tribune
基金 2010年度湖南省民族研究资助项目<澧水文化形态 生成机制与保护利用> 项目编号:hnmy2010014
关键词 澧水 文化形态 生成机制 保护利用 Li river basin cultural formation generative mechanism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10

  • 1罗维庆.《復溪州铜柱记》蠮?[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8(1):26-33. 被引量:2
  • 2司马光.资治通鉴[Z].卷四十四,北京:中华书局,1407-1408.
  • 3薛瑄.敬轩文集.汉伏波将军马公神道碑[C].21.
  • 4徐炯.使滇日记[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190.
  • 5杨显德.永定卫志[C].张家界市政协.张家界文史[A].第14辑,2006.234.
  • 6卓德元.慈利县志校注(第一编)·万历慈利县志[Z].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
  • 7王浦堂,周训典.民国石门县志校注[Z].湖南石门:石门县教育印刷厂,2004.164.
  • 8郦道元.水经注[Z].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704.
  • 9卓德元.慈利县志校注(第二编)康熙慈利县志[Z].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
  • 10魏式曾.(同治)直隶澧州志(上册)[Z].湖南:澧县档案馆翻印本,2002.

共引文献1

同被引文献5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