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略论证候的多重性含义及研究方法
被引量: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证候具有病因病理、病势、疾病发展趋向、体质、精神情志、环境及饮食劳逸等多重含义。因此 ,对证候应采取分层研究的方法 ,应侧重不同层次证候的特点 ,采用不同方法进行研究 ,其中尤其应分别疾病与非病(亚健康状态)
作者
黎敬波
机构地区
广州中医药大学
出处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6-7,共2页
Journal of Zhejiang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项目(编号2000-J-Z-01)
关键词
证候
病势
体质
七情
环境
饮食劳逸
病因病理
分类号
R24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1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23
同被引文献
71
1
王永炎.
完善中医辨证方法体系的建议[J]
.中医杂志,2004,45(10):729-731.
被引量:240
2
赵洪钧,刘延伶.
中西医结合看“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一论“证”概念的误区[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1):14-16.
被引量:11
3
徐云生.
从中医症、证、病的概念谈辨证与辨病的关系[J]
.医学与哲学,2005,26(1):65-66.
被引量:25
4
叶晓翔.
“亚健康”状态的保健疗法[J]
.针灸临床杂志,2005,21(1):22-22.
被引量:3
5
彭锦,闪增郁.
中医证候研究的反思[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12):6-7.
被引量:6
6
符友丰.
论“证”的概念与“辨证论治”思路[J]
.医学与哲学,1994,15(8):38-39.
被引量:10
7
舒鸿飞.
试论同证异治[J]
.新疆中医药,1989(4):14-16.
被引量:13
8
陈家旭.
情志因素在中医诊断中的意义[J]
.吉林中医药,1995,15(4):1-2.
被引量:6
9
韦黎.
證、证、症、候的沿革和证候定义的研究[J]
.中国医药学报,1996,11(2):4-9.
被引量:35
10
张枢明.
证的研究专家谈[J]
.中医杂志,1996,37(7):430-434.
被引量:18
引证文献
8
1
杨丽蓉.
亚健康状态的中医学研究[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17(4):11-12.
2
杨梅,鲁法庭,严石林,张学娅.
从脏腑层次 证候多重性及辨证层次性看脏腑辨证细化分型[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9):5-6.
被引量:1
3
梅荣军,徐小康,李旗,王晓伟,许阳洋.
脾虚型亚健康针灸推拿研究进展[J]
.针灸临床杂志,2009,25(4):48-49.
被引量:3
4
张润顺,周雪忠,姚乃礼,王映辉.
基于临床数据的肝脾不调证候诊断判定标准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9,11(3):348-351.
被引量:1
5
张润顺,周雪忠,姚乃礼,王映辉.
基于临床数据分析的肝脾不调证候诊断标准临床适用性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0,12(2):181-184.
被引量:2
6
王文辉,陈蔚丽,董明国,马新蕾,刘凤年,袁瑞兴,房志科.
运用可拓学方法研究中医证候的模型化问题[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1(5):279-282.
7
黄延芹,王晓燕,徐云生.
证候概念述评[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10):1305-1307.
被引量:6
8
邢玉瑞.
有关“证”概念争议的问题探讨[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6):2247-2251.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
23
1
彭艳,尹艳,杨智荣.
关于中医养生治未病[J]
.针灸临床杂志,2010,26(2):59-60.
被引量:13
2
王映辉,张润顺,周雪忠,刘保延,薛燕星,李平,李文泉,李格,吴力群,冀晓华,宋军.
名老中医经验共性规律及个性差异比较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9,11(6):793-799.
被引量:24
3
张声生,周滔.
中医消化病学科发展现状与展望[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3):406-411.
被引量:9
4
马宁,刘民.
亚健康状态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2,13(7):556-559.
被引量:62
5
薛飞飞,王利敏,陈家旭.
中医证候文献学研究思路探析[J]
.中医杂志,2013,54(11):918-920.
被引量:6
6
吴大嵘.
也谈同病类证[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34(1):13-14.
被引量:2
7
刁仕萍,禹云梅,陈志红.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气道反应性慢性咳嗽合并月经失调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科学,2014,4(15):13-16.
被引量:4
8
王军,谭曾德,高利权,潘军英,刘艳,宋仲涛,丁玉鑫,于世亭,尹航.
中医推拿配合针刺改善老年人亚健康状态的生存质量研究[J]
.中医药学报,2015,43(2):76-79.
被引量:4
9
张奕奕,薛一涛.
中医五藏之系统论研究[J]
.江苏中医药,2015,47(3):13-14.
被引量:1
10
刘声,陈海滨.
从中西医结合角度论肛肠学科的建设与传承[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6,22(6):629-631.
被引量:2
1
张庆祥.
论《内经》“百病皆生于气”的内涵及其临床意义[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2):141-142.
被引量:33
2
田传鑫.
寒热错杂与寒热并用的临床体会[J]
.中医临床研究,2015,7(26):58-59.
被引量:2
3
王义强,邓悦,于金娜,林琳,王永娇.
冠心病中医病因、病机及诊治的古代文献回顾[J]
.环球中医药,2013,6(4):297-300.
被引量:18
4
刘金霞,徐智和.
浅析中药在方剂中发挥药效的多重性[J]
.时珍国医国药,2000,11(6):530-531.
5
肖娴.
中医的病因学说(之六) 饮食劳逸说[J]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06(3):12-13.
被引量:2
6
赵红军.
“三因”学帮你找出病因[J]
.中华养生保健,2012(7):59-60.
7
田翠时,戴锡孟.
血证《内经》寻源[J]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2):182-183.
被引量:4
8
肖娴.
中医的病因学说(之九) 关于不内外因[J]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06(6):12-13.
9
长庆荣.
国外中药发展趋向及对我国中药发展的意见[J]
.医药情报,1990(2):25-31.
10
王蕊芬.
中医体质学说在妇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
.亚太传统医药,2013,9(8):78-78.
被引量:2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002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