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当代中国网络民族主义探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网络民族主义是社会思潮的一种形态,其产生有着特殊的历史和现实背景,具有爱国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相交织、网络与现实相互促进等特点。因此,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导作用,促进网络民族主义理性健康发展。
作者
和昕
机构地区
云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部
出处
《城市地理》
2014年第8X期200-201,共2页
City Geography
基金
云南民族大学2014年研究生创新基金一般项目“网络民族主义对大学生影响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以云南民族大学为例”(课题编号:2014YJY01)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键词
网络民族主义
新民族主义
社会思潮
分类号
D63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8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68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董海浪.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民族主义[J]
.党史文苑(下半月学术版),2008(9):42-44.
被引量:12
2
薄明华.
论当代中国新民族主义思潮[J]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3):18-21.
被引量:3
3
韦磐石.
论互联网时代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J]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61-66.
被引量:1
4
罗迪,毛玉西.
争论中的“网络民族主义”[J]
.中国青年研究,2006(5):47-51.
被引量:28
5
王军.
试析当代中国的网络民族主义[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2):22-29.
被引量:48
二级参考文献
68
1
杨锦麟.
人文关怀融入施政创新——从江苏句容市见闻说起[J]
.南风窗,2003(10):28-29.
被引量:4
2
蒋立峰.
中国民众对日本的不亲近感显著增强[J]
.日本学刊,2004(6):6-38.
被引量:18
3
杨绍兰,李贤民.
网络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影响与对策[J]
.学习论坛,2000,16(9):15-17.
被引量:23
4
曾坚朋.
虚拟与现实:对“网恋”现象的理论分析[J]
.中国青年研究,2002(6):30-36.
被引量:32
5
向洋.
网络民族主义:并不虚拟[J]
.世界知识,2005(14):61-63.
被引量:14
6
罗迪 毛玉西.《争论中的“网络民族主义”》[EB/OL].http://media.people.com. cn/GB/22114./44110/44111/3278579.html,.
7
.《“网络民族主义”和“对日新思维”不太可取》[EB/OL].http://opinion.peopie.com.cn/GB/40604/3194741.html,.
8
杨奎松.《瞭望东方周刊访谈:关于网络民族主义问题的讨论》[EB/OL].http://www.yangkuisong.net/xsyj/000224.htm,.
9
李慕瑾.《网络民族主义掀开中国民族主义新篇章》[N].《国际先驱导报》,2003年9月23日.
10
朱学勤.《这一年:基于自由的创造》[N].《南方周末》,2004年12月31日.
共引文献
68
1
王联,杨钪森,买玲.
21世纪以来世界民族主义研究的发展——王联教授访谈[J]
.国际政治研究,2021(2):134-160.
被引量:4
2
董成文.
浅析网络民族主义兴起的原因[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5):108-108.
被引量:3
3
温晓波.
以中法关系为例浅析我国的网络民族主义[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2(12):65-66.
4
黄欣.
浅析网络民族主义[J]
.中国商界,2009(9):330-331.
5
高新峰,郭卫琴.
跨国公司投资中部的困境分析[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67-68.
被引量:2
6
毕宏音.
网络舆情形成与变动中的群体影响分析[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3):270-274.
被引量:78
7
王存奎.
网络组党结社与国家政治安全[J]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8,10(1):31-35.
被引量:7
8
陈继静.
国际冲突语境中的互联网传播(1999-2008):多元表达的文化认同阐释[J]
.国际新闻界,2008,30(9):15-20.
被引量:4
9
李军虎.
浅论当代中国新民族主义的内涵及特征[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6):4-6.
10
杨光斌.
公民参与和当下中国的治道变革[J]
.社会科学研究,2009(1):18-30.
被引量:83
1
杨伯江.
当前日本社会思潮与“新民族主义”[J]
.现代国际关系,2001(5):6-11.
被引量:14
2
张栋京.
当代新民族主义初探[J]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1(6):17-18.
3
闫晓荣.
日本“新民族主义”剖析[J]
.阴山学刊,2003,16(1):98-101.
4
汪权.
日本的新民族主义[J]
.领导之友,2006(2):36-37.
5
戴韶华.
试论“新爱国主义”的历史、现实及其影响[J]
.特区实践与理论,2015(2):80-83.
6
尤金.A.马修斯,沈跃萍.
日本的新民族主义(下)[J]
.学习与实践,2004(9):40-43.
被引量:1
7
周小妹.
“新民族主义”指导下墨西哥展现新貌[J]
.现代国际关系,1992(6):57-59.
8
田林珠,刘彤.
日本新民族主义与中日关系[J]
.社会科学战线,2010(6):234-237.
被引量:1
9
张晓慧.
新民族主义[J]
.国际资料信息,2004(6):26-30.
被引量:3
10
熊孝梅.
日本“新民族主义”思潮形成的原因[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6(2):135-137.
城市地理
2014年 第8X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