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利用下的景观设计研究——以青岛崂山为例
摘要
地质遗迹资源在旅游产业中由自然资源和科学的环境教育来体现是旅游产业的价值本质。
出处
《城市地理》
2015年第5X期181-,共1页
City Geography
二级参考文献14
-
1申洪源,马荣华,鲁峰.浙江黄岩富山地区古崩塌地貌旅游资源开发[J].资源科学,2004,26(4):65-71. 被引量:7
-
2钱小梅,赵媛.世界地质公园的开发建设及其对我国的借鉴[J].世界地理研究,2004,13(4):79-85. 被引量:26
-
3陕西省地矿局.陕西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9.515,605.
-
4邱东.多指标综合评价的系统分析[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80—92.
-
5潘江 卢立伍 姬书安.中国的地质遗址及其保护[A]..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论文集(第23卷)一地学与人类生存环境自然灾害全球变化[C].北京:地质出版社,1999.202~213.
-
6胡永宏 贺思辉.综合评价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
7方克定,黄民智.我国的自然遗迹保护与自然遗迹类保护区的建设[J].环境科学研究,1998,11(6):47-51. 被引量:13
-
8李京森,康宏达.中国旅游地质资源分类、分区与编图[J].第四纪研究,1999,19(3):246-253. 被引量:31
-
9方克定,黄民智.自然遗迹类保护区有关分类问题的探讨[J].环境科学研究,1999,12(3):53-57. 被引量:6
-
10吴成基,彭永祥.西安翠华山山崩地质遗迹及资源评价[J].山地学报,2001,19(4):359-362. 被引量:41
共引文献36
-
1余波,张斌,任莉.兴文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评价及旅游开发研究[J].四川地质学报,2009,29(S1):82-86. 被引量:4
-
2彭永祥.地质公园保护利用协调的理论模式——以陕西省为例[J].山地学报,2005,23(5):520-526. 被引量:18
-
3彭永祥,吴成基.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利用协调性评价——以陕西省为例[J].资源科学,2006,28(1):192-197. 被引量:26
-
4王兴贵,李铁松,张启春,薛宗宝.地质公园功能分区规划研究——以拟建八台山省级地质公园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6,23(5):109-112.
-
5蔡敏华.遂昌金矿国家级矿山公园旅游可持续发展探析[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6,26(5):90-91. 被引量:12
-
6张晋飚,陈洪德,李晓琴,卢志明.地质公园离散式点状控制功能分区模式研究——以浙江丽水东西岩地质公园为例[J].四川地质学报,2007,27(1):40-43.
-
7胡炜霞,吴成基.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特色及快速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地质论评,2007,53(1):98-103. 被引量:36
-
8郝俊卿,李引琴,温敏.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洛川黄土地质遗迹保护等级评价[J].陕西地质,2007,25(1):45-50. 被引量:3
-
9孙春红,王励涵.GIS在风景区土地利用协调规划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2008,27(1):27-28. 被引量:1
-
10刘珍环,吴健生,王仰麟,曾祥坤,谢苗苗.深圳市东部海岸地质遗迹景观的环境敏感性分析[J].资源科学,2008,30(9):1356-1361. 被引量:1
-
1游慕贤.长门岩之歌——一座神秘的茶花岛[J].中国花卉园艺,2009(13):51-52.
-
2企业动态[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5,0(8):90-92.
-
3刘庭风,刘燕.城市发展与风景名胜区关系探讨——以青岛崂山风景区为例[J].现代园艺,2014,37(20):111-111.
-
4青岛崂山规划编制完成[J].城市规划,1987,11(4):11-11.
-
5程启坤,姚国坤.绿茶金三角及其优势[J].上海茶叶,2008(2):13-15.
-
6庞大伟.40名游客遭遇山洪被困深山 崂山官兵伸援手 八一献礼铸忠诚[J].中国消防,2010(16):23-24.
-
7范和颜.会场村海边游记[J].红领巾(萌芽),2013(1):31-31.
-
8于莹,徐兴永.青岛崂山海岸砾石之谜[J].地球,2009(2):89-89.
-
9张月娥.尊崇自然 营造现代环境──青岛崂山高科技园区行政广场规划浅析[J].南方建筑,1997(1):54-55.
-
10唐冠华.家园计划[J].中国住宅设施,2012(9):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