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国际新城新区建设实践(二十四):日本新城——筑波科学城建设案例(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三)建设特征——成功要素1.新城建设纳入日本政府"技术立国"的发展战略框架,拥有健全的立法保障和大量优惠政策上世纪60年代后期,日本开始从贸易立国转向技术立国,筑波科学城计划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措施。为了适应技术立国的需要,日本政府将所属9年部(厅)的40多个研究机构迁到筑波科学城,形成以国家试验研究机构和筑波大学为核心的综合性学术研究和高水平的教育中心基地。政府通过大力制订法律法规和优惠政策引导人口与产业的集聚,包括专门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地区制定的法律,还有与高新技术产业区相关的国家科技经济乃至社会方面的法律法规,另外政府还对参与筑波"脑力立城"实施计划的企业除给予减免税外,还给每个企业划拨一定的经费来吸引企业进驻。2.遵循生态型科学城的规划理念。
作者 郭磊
出处 《城市规划通讯》 2015年第24期17-17,共1页 Urban Planning Newsreport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二级参考文献29

  • 1沈建光.中国会重蹈日本泡沫经济的覆辙吗?[J].金融发展评论,2010(2):27-40. 被引量:2
  • 2凌星光.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及启示[J].管理世界,1993,9(3):37-42. 被引量:5
  • 3高柏.新发展主义与古典发展主义——中国模式与日本模式的比较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6(1):114-139. 被引量:47
  • 4[1]青山吉隆.城市区域规划[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年.
  • 5楼继伟.中国经济的未来15年 风险、动力和政策挑战.比较,2010,.
  • 6ECONOMIST.China's Economy:Not Just another Fake[J].Economist,2010,1(16):107-112.
  • 7DAVID O.BEIM.The Future of Chinese Growth[DB/OL].Working Paper Series 2011,Available at SSRN:http://ss-rn.com/abstract=1635400.
  • 8(日)金荣悫 深尾京司 牧野达治.日本“失去的20年”的结构性原因.比较,2010,(4):83-116.
  • 9HUW MCKAY,宋立刚.中国作为制造业强国的全球意义[A]//郜若素,宋立刚,胡永泰.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经济、地缘政治和环境的视角[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 10RONALD MCKINNON.Chinas Exchange Rate Trap:Japan Redux?[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6,96(2):427-431.

共引文献2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