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古代汉语里,普遍存在着一词多义的现象,文言文教学中的随文释义,如果仅仅是就词解词,即使有所依据,也不能充分表达出其灵活的意义或感情色彩;甚至稍有不慎,就会出现误解。因此,为文言文解词,还必须分析其特殊的修辞手段和表达方式,以便具体而灵活地解释出词语的含义或感情特色。古代的注解家解词,常常通过对修辞和表达方式的阐述,分析词语的基本意义,并以此为基础揭示出词语在句中的特殊含义。例如《诗经·小雅·楚茨》:“我黍与与,我稷翼翼。我仓既盈,我庾维亿。”毛传:“万万曰亿。”郑玄笺:“黍与与,稷翼翼,蕃庑貌。阴阳和,风雨时,则万物成。万物成,则仓庾充满矣。仓言‘盈’,庾言‘亿’,亦互辞,喻多也。十万曰亿。”“蕃庑貌”即滋长茂盛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