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杉木人工林木材密度和纤维长度的预测模型 被引量:4

FORECASTING PATTERNS OF WOOD DENSITY AND FIBER LENGTH OF CHINESE FIR FROM PLANTATION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本文以福建省顺昌县三种立地条件下的 2 4年生杉木人工林木材为对象 ,首次分别建立了三种立地条件下以及不考虑立地条件下杉木人工林木材密度与纤维长度随生长因子中的生长轮年龄和年轮宽度的一系列回归模型 ,并进行回归显著性检验 ,为杉木人工林木材材质的早期预测和定向培育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In this study,the Chinese fir wood from plantation with 24 ages grown in three different sites from Shunchang county of Fnjian province were settled as material.The wood density and the fiber length varied with the cambium age and ring width were firstly quantitatively modeled in three different sites or any sites.Meanwhile,remarkable test on these regressive equations were carried out.The conclusions provided a scientific basis for early forecast and directive culture about wood quality of Chinese fir from plantation.
作者 陈慈禄
出处 《内蒙古林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75-78,共4页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木材密度 纤维长度 生长轮年龄 生长速度 预测模型 Chinese fir from plantation wood density fiber length cambium age ring rate forecasting pattern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二级参考文献15

  • 1刘盛全.刺楸纤维形态特征及其变异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6,23(1):68-72. 被引量:17
  • 2渡边治人 张勤丽(译).木材应用基础[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 3郎奎健 唐宗正.IBM PC系列程序集-数理统计、调查规划、经营管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7..
  • 4刘盛全.长江滩地杨树人林木材性质与生长培育及加工利用的关系研究:博士学位论文[M].中国林科院,1997..
  • 5郭德荣 杨彩民 林彦.人工林红松纤丝角变异与管胞长度和拉伸强度的关系[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82,10(2):39-48.
  • 6Zhang S Y,W S T,1992年,26卷,139页
  • 7徐有明,安徽农学院学报,1989年,6卷,39页
  • 8郎奎健,IBM PC系列程序集.数理统计、调查规划、经营管理,1987年
  • 9张勤丽(译),木材应用基础,1986年
  • 10成俊卿,木材学,1985年

共引文献22

同被引文献91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3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