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红楼梦》钗黛形象问卷调查及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钗黛形象一直为学界研究所重视。笔者就《红楼梦》中的钗黛形象在大学生中展开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当今大学生仍一如既往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但同时亦反映出当今大学生在情感价值取向上存在的问题,应引起教育界重视。
作者
王人恩
机构地区
集美大学文学院
出处
《曹雪芹研究》
2014年第4期143-153,共11页
Caoxueqin Studies
基金
2013年度福建省教育厅A类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A13177S)
集美大学第六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Y12104)的部分成果
关键词
红楼梦
钗黛形象
问卷调查
分析
分类号
I207.411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程建忠.
“钗黛合一”新论[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32-33.
被引量:2
2
徐乃为.
钗黛结局 其悲孰甚——兼论《红楼梦》对称性美学结构[J]
.明清小说研究,2003(4):131-145.
被引量:8
共引文献
8
1
张志.
林黛玉释名——兼论林黛玉的“玉容”“玉德”之美[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7(4):9-16.
被引量:4
2
高淮生.
“兼美”综论[J]
.红楼梦学刊,2011(1):306-323.
被引量:5
3
张娅丽.
近十年薛宝钗研究述评[J]
.龙岩学院学报,2012,30(1):88-92.
被引量:2
4
黎文丽.
论《红楼梦》结构的对称艺术[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3(4):36-39.
5
李兵.
林黛玉性格新论——且说黛玉的笑口常开和平易近人[J]
.文学教育(中),2013(7):12-14.
6
吴楠.
浅析林黛玉、薛宝钗的性格与爱情悲剧[J]
.读书文摘(中),2016(1):12-13.
被引量:1
7
孙玥.
由“钗黛合一”浅谈钗黛人物形象的对峙与交融[J]
.汉字文化,2020(S01):60-61.
被引量:1
8
武婷婷.
草蛇灰线意,烘云托月出——试论《红楼梦》细节之处所构建的对称美学[J]
.文教资料,2023(15):10-13.
1
李庆霞.
20世纪上半叶“扬黛抑钗”审美倾向浅探——钗黛形象接受史研究之三[J]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24(6):57-61.
被引量:1
2
方子木.
《红楼梦》中钗黛形象特征及其意义[J]
.教育文汇,2016,0(16):32-33.
3
王菊艳.
从其仆可观其主——《红楼梦》中莺儿与紫鹃对钗黛形象的映衬作用[J]
.殷都学刊,2006,27(3):72-74.
被引量:3
4
杨川.
《红楼梦》钗黛形象研究的历史考察[J]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5(4):33-35.
5
李庆霞.
欢声和哀曲——钗黛形象在清代的影响研究[J]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2):69-73.
6
杨荣,许圣龙.
“钗黛合一”是《红楼梦》未完成的重要原因[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05-109.
被引量:1
7
郭树青.
论钗黛形象的文化冲突[J]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5):73-75.
8
苏萍.
《红楼梦》钗黛形象的文化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2004(5):156-159.
被引量:1
9
商志荣.
也论薛宝钗——兼论钗黛形象的对立[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8(1):58-64.
10
王雪.
试论宝钗形象及其知识女性价值实现的悲剧性[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11(1):64-67.
被引量:1
曹雪芹研究
2014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