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德、日犯罪论体系之利弊分析 被引量:1

Study on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of Theoretical System of Composition of Crime in German and Japan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德、日犯罪论体系植根于一国文化之中,在方法论、认识论和模式论构建上与本国或本民族的文化具有密切关系。德、日犯罪论体系在方法论、认识论和模式论上各有利弊,这是适应本土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要求的必然结果。 In German or Japanese,the theoretical systems of composition of crime is rooted in its culture,so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thodology,epistemology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of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composition of crime and its culture.As a inevitable outcome of adapting itself to necessary of their native culture traditions,values and ways of thinking,the theoretical systems of composition of crime in German or Japanese has its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in methodology,epistemology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出处 《刑法论丛》 CSSCI 2009年第3期112-176,共65页 Criminal Law Review
关键词 犯罪构成 犯罪论体系 方法论 认识论 模式论 composition of crime the theoretical systems of composition of crime methodology epistemology pattern recogni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2

二级参考文献27

共引文献149

同被引文献56

  • 1刘之雄.环境刑法的整体思维与制度设计[J].法学论坛,2009,24(5):50-55. 被引量:21
  • 2周少华.刑法解释的观念和方法[J].东方法学,2009(2):55-66. 被引量:10
  • 3赵秉志.《刑法修改的四特点与两方向》,载《检察日报》,2009年3月2日第5版.
  • 4于志刚,郭小峰.《关于“罪名滞后”问题及其解决模式的思索--以(刑法修正案(七))的颁行为视角》,载赵秉志,陈忠林,齐文远主编.《新中国刑法60年巡礼》(下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981-992页.
  • 5田鹏辉.《(刑法修正案(七))的立法技术评析》,载赵秉志,陈忠林,齐文远主编.《新中国刑法60年巡礼》(下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005-1010页.
  • 6周振晓.《论<刑法修正案(七)>的特点》,载赵秉志,陈忠林,齐文远主编.《新中国刑法60年巡礼》(下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993-996页.
  • 7叶良芳.《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立法体现--(刑法修正案(七))简评》,载赵秉志,陈忠林,齐文远主编.《新中国刑法60年巡礼》(下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020-1028页.
  • 8卢建平,周建军.《刑事法修正中的政策问题》,载赵秉志,陈忠林,齐又远主编.《新中国刑法60年巡礼》(下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972-980页.
  • 9翁凯一.《宽严相济在(刑法修正案(七))中的适用及前景》,载赵秉志,陈忠林,齐文远主编.《新中国刑法60年巡礼》(下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029-1034页.
  • 10吴明田,樊辅东.《从司法实践看“组织,领导传销罪”的理解与适用》,载赵秉志,陈忠林,齐文远主编.《新中国刑法60年巡礼》(下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200-1206页.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