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新农业》
2002年第8期42-42,共1页
同被引文献12
1 杨忠岐,王小艺,王传珍,乔秀荣,庞建军.白蛾周氏啮小蜂可持续控制美国白蛾的研究[J] .林业科学,2005,41(5):72-80. 被引量:57
2 魏建荣,苏智,王传珍,曲花荣,杨隽,孟凡来.大规模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接蜂比例选择[J] .林业科学研究,2006,19(1):66-69. 被引量:12
3 杨玉武.应用1.8%阿维菌素防治美国白蛾试验研究[J] .山东林业科技,2006,36(1):49-50. 被引量:9
4 迟德富,苗建才,申证宇,邵培芳.杀铃脲对美国白蛾的作用机制研究[J] .林业科技通讯,1997(1):15-17. 被引量:4
5 Zhong-qi Yang,Jian-rong Wei,Xiao-yi Wang. Mass rearing and augmentative releases of the native parasitoid Chouioia cunea for biological control of the introduced fall webworm Hyphantria cunea in China[J] 2006,Biocontrol(4):401~418
6 杨静.美国白蛾的无公害防治[J] .国土绿化,2008(1):54-54. 被引量:2
7 闫志利,赵成民,韩丽萍.新型苏云金杆菌(Bt)防治美国白蛾药效试验[J] .森林病虫通讯,1999,18(4):22-24. 被引量:10
8 杨忠岐.白蛾周氏啮小蜂的有效积温及发育起点温度研究[J] .林业科学,2000,36(6):119-122. 被引量:40
9 刘建立.衡水市林业局积极做好第二代美国白蛾防治工作[J] .河北林业,2016,0(8):40-40. 被引量:2
10 厉金芹.美国白蛾又暴发,谁来帮帮他们?[J] .农药市场信息,2017,0(24):23-23.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6
1 刘子欢,陆秀君,李瑞军,刘廷辉,郭巍,李保国.苏云金杆菌亚致死浓度对美国白蛾及其寄生蜂生长发育的影响[J] .植物保护学报,2015,42(2):278-282. 被引量:15
2 邓焕广,张菊,王瑞峰,谭学界.山东西部农村地区美国白蛾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1):42-43. 被引量:4
3 强胜,陈国奇,李保平,孟玲.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外来种入侵及其管理现状[J] .生物多样性,2010,18(6):647-659. 被引量:35
4 刘云飞,陆秀君,刘廷辉,李瑞军,赵焕丽,郭巍.苏云金杆菌与高效氯氰菊酯对美国白蛾的协同作用[J] .农药学学报,2012,14(1):51-55. 被引量:10
5 金欣,覃东玉,刘新宇,张天天,任睿,郭美琪,李敏,朱耿平,潘丽娜.周氏啮小蜂对阿维菌素胁迫响应的转录组分析[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43(1):22-29.
6 范伟健,相伟芳,王静,白鹏华,潘丽娜,杨艺新,朱耿平,李敏.农药与紫外胁迫对白蛾周氏啮小蜂小分子热激蛋白sHSP12.2基因表达的影响[J] .林业科学,2019,55(2):128-136. 被引量:2
1 许文贤,沈宝成.美国白蛾在陕西发生及防除研究分析[J] .植物检疫,1989,3(4):274-276.
2 秦绪兵,李东军,邵文惠,李占鹏,曹鹏云.美国白蛾在山东的发生与防治[J] .植物检疫,2000,14(1):48-49. 被引量:15
3 陆文宜,张翔,苏北.美国白蛾对桑园的危害特点及防治措施[J] .江苏蚕业,2011,33(3):26-28. 被引量:4
4 伊宏岩,张会茹.美国白蛾的防治方法[J] .河北林业,1997(3):11-11.
5 韩义生.美国白蛾在河北的发生及防治对策的探讨[J] .河北林业科技,1992(3):29-30. 被引量:6
6 燕长安,陈阿丽.辽宁省美国白蛾的发生与防治[J] .林业科技,2000,25(4):26-27. 被引量:5
7 李桂珍,王助鹏,石婀娟,潘建友,赵清山.利用敌灭灵防治美国白蛾试验初报[J] .辽宁农业科学,1992(1):50-52. 被引量:1
8 杨忠岐,唐桦.美国白蛾[J] .大自然,2004(5):47-48. 被引量:9
9 周国生.美国白蛾的发生与防治[J] .现代农业科技,2014(8):131-131.
10 韦有东.美国白蛾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J] .现代农业科技,2011(20):181-182. 被引量: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