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69-74,共6页
Journal of Guangxi College of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3
-
1王葆华,薛玲,戴莉,周国光.身势语略论[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15(1):106-110. 被引量:4
-
2贾国伟.语言与非语言符号的功能──语言交际中的体态语运用[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14(1):85-90. 被引量:3
-
3马俊波,顾纪鑫.体态语中的文化差异[J].武汉冶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4):81-83. 被引量:3
-
1粟甜.谈对外汉语教师和留学生之间的语言的理解[J].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6(6):103-104.
-
2席红宇.礼貌准则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体现和差异[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8(4):107-109.
-
3王春明.浅析俄罗斯人非言语交际中的“笑”[J].俄语学习,2015(1):14-17. 被引量:2
-
4吴艳.大学英语教学中非言语交际手段初探[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4(3):73-74. 被引量:2
-
5史小芳.非言语行为与跨文化交际[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31(4):123-125. 被引量:3
-
6王道英,辜向东.论言后行为[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7(4):90-93. 被引量:14
-
7吴亚萍.商务交往中的伴随语言—非言语手段[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7,16(3):75-77.
-
8孟令霞.非言语交际手段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21(6):138-139. 被引量:2
-
9许涛.法语形体语言[J].法语学习,1996(2):64-64. 被引量:1
-
10通拉嘎.形体语言在演讲中的作用[J].中国蒙古学(蒙文),2007,35(4):45-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