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26-32,共7页
Journal of Guangxi College of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29
-
1王建珍.论意境研究在现代的发展[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76-80. 被引量:2
-
2古风.意境理论的现代化与世界化[J].中国社会科学,1998(3):171-183. 被引量:20
-
3叶朗.说意境[J].文艺研究,1998(1):16-21. 被引量:159
-
4张永祎.论意境的美学特征[J].天津社会科学,1986(1):71-76. 被引量:2
-
5潘世秀.意境说的形成与发展[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13(2):63-71. 被引量:3
-
6吴调公.关于古代文论中的意境问题[J].社会科学战线,1981(1):235-249. 被引量:4
-
7袁行霈.论意境[J].文学评论,1980(4):134-142. 被引量:27
-
8王振铎.一个文艺学说的形成——从“境界”到“意境”[J].河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20(4):62-70. 被引量:2
-
9刘雨.王国维“境界”论辨识——兼谈“境界”与“意境”之别[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4):74-79. 被引量:2
-
10张文勋.论“意境”的美学内涵[J].社会科学战线,1987(4):281-290.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69
-
1张雨.新诗情境诗学的生成[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172-181.
-
2赵毅衡.从文艺功能论重谈“境界”[J].文学评论,2021(1):59-66. 被引量:8
-
3周兴陆.叔本华哲学的东方元素与王国维“境界”说的建构性[J].美学与艺术评论,2023(1):1-23.
-
4王世海.论境界概念的纷争与真理性[J].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4(1):67-91.
-
5韩经太,陶文鹏.中国诗学“意境”阐释的若干问题——与蒋寅先生再讨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4(6):75-87. 被引量:13
-
6杨矗.意境说的建构性阐释——兼与蒋寅商榷[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7(3):64-74. 被引量:3
-
7孔新苗.批评的文化自觉——关于中国美术批评研究的两点思考[J].艺术百家,2009,25(5):88-93. 被引量:2
-
8毛宣国.“意境”阐释何为——与蒋寅先生商榷[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5):75-80. 被引量:2
-
9安葵.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的美学内涵及其生命力[J].戏曲艺术,2010,31(1):13-18. 被引量:1
-
10刘毅青.王国维中西诗学会通的现代检讨——以徐复观为中心[J].文学评论,2010(4):104-108. 被引量:1
-
1陈中文.也谈“作者之死”[J].文学教育(中),2012(4):14-15.
-
2倪培耕.泰戈尔美学思想管见[J].外国文学评论,1987(3):102-109. 被引量:1
-
3施蛰存.说杜甫《戏为六绝句》[J].文学遗产,1991(A17):124-136.
-
4裴艳艳.论方方小说的荒诞意识[J].理论与创作,2011(3):57-59.
-
5张文勋.我走过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与美学的研究历程[J].红岩,2011(S3):5-20. 被引量:1
-
6朱堂锦.论庄子的审美知觉[J].文艺理论研究,1988(3):82-90.
-
7李胜清.经典诗学的恢弘书写——读季水河新著《回顾与前瞻:论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及其未来走向》的理论体验[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0(6):175-176.
-
8王红芯.文本的审美结构分析[J].当代文坛,1992(5):44-45. 被引量:2
-
9孔微.胡兰成的“兴”本位抒情散文[J].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3(10):70-72.
-
10郝君峰,陈冰冰.朝鲜文人朴趾源“以兵喻文”的文学创作观[J].东疆学刊,2013,30(4):12-16.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