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小麦×玉米小麦单倍体胚产生频率的研究
被引量:
11
Study on the frequencies of haploid wheat embryo production in wheat×maize crosses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采用小麦茎秆注射 2 ,4 -D、GA3,研究其对小麦×玉米杂交小麦得胚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2 ,4 -D对小麦单倍体胚的产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GA3无效。对不同气候条件下幼胚产生频率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光照是影响得胚率的重要因素 。
作者
吕国锋
范金萍
张伯桥
高德荣
陆成彬
张勇
吴宏亚
程顺和
机构地区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出处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9-11,共3页
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金
国家高技术"863"计划项目 (2 0 0 1AA2 410 3 3 )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单倍体胚
产生频率
得胚率
光照
杂交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77
同被引文献
141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51
参考文献
5
1
陈新民,李学渊,陈孝,孟繁华,崔淑兰.
不同杂交技术对小麦×玉米产生单倍体的影响[J]
.作物学报,1998,24(6):743-746.
被引量:25
2
陈新民 庄巧生 等.利用小麦与玉米杂交产生小麦单倍体的研究.中国小麦育种研究进展(1991-1995)[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510-518.
3
陈刚.提高小麦×玉米产生小麦单倍体苗频率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93,26(1):89-93.
4
孙敬三,刘辉,路铁刚,王兴安,任真,王景林,方仁,杨才.
利用小麦×玉米获得小麦单倍体[J]
.Acta Botanica Sinica,1992,34(11):817-821.
被引量:51
5
王广金.
小麦与玉米杂交产生单倍体频率的研究[J]
.麦类作物,1998,18(6):12-14.
被引量:27
二级参考文献
8
1
陈新民,赖桂贤,陈孝,周俊芳,刘俊秀,孙芳华.
不同小麦组合与玉米杂交产生单倍体的差异[J]
.作物学报,1996,22(4):437-441.
被引量:20
2
崔海瑞,华北农学报,1992年,7卷
3
王景林,植物学报,1991年,33卷,674页
4
陈新民,北京农业科学,1993年,11卷,3期,7页
5
孙敏三,植物学报,1992年,34卷,11期,817页
6
末永一博,国外农学.麦类作物,1991年,4期,29页
7
陈新民,李学渊,徐惠君,陈孝,赵乐莲,周俊芳.
小麦×玉米单倍体植株的产生[J]
.农业新技术,1993(3):7-9.
被引量:16
8
李月华,丁寿康,贾继增,张辉.
小麦剪药去雄套袋杂交技术[J]
.作物学报,1992,18(5):387-390.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77
1
胡洪林,王晓楠,李卓夫,孙连发,肖佳雷.
2,4-D首次处理时期对小麦×玉米诱导小麦单倍体效率的影响[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38(6):729-732.
被引量:2
2
CHEN Xin-min, ZHANG Wen-xiang, GUI Shu-Ian and CHEN Xiao(Institute of Crop Breeding and Cultivation ,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 Beijing 100081 , P. R . China).
Study on Chromosome Doubling for Haploid Produced by Wheat×Maize Crossing[J]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2002,1(5):486-490.
被引量:1
3
顾坚,田玉仙,李绍祥,刘琨,杨和仙,杨木军.
小麦小花穗位及发育进度对小麦×玉米单倍体胚诱导率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2005,25(1):30-32.
被引量:14
4
李平路,王洪刚.
小麦异附加系的选育和鉴定研究进展[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1(4):446-450.
被引量:1
5
蔡东明,吉万全,任志龙,王秋英,王长友,张宏,王亚娟.
陕西关中地区冬小麦与玉米杂交花期调节的研究[J]
.陕西农业科学,2005,51(3):57-58.
被引量:3
6
蔡华,马传喜,司红起,乔玉强,陆维忠.
提高小麦×玉米产生的单倍体成胚率的研究[J]
.麦类作物学报,2005,25(6):20-24.
被引量:12
7
陈升位,张琼仙,毛孝强,刘思严,王晓丹.
小麦基因型及2,4-D浓度对小麦与玉米杂种成胚率的影响[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20(6):758-761.
被引量:3
8
陈升位,张琼仙,毛孝强,刘思严,王晓丹.
小麦—簇毛麦6VS/6AL易位材料幼胚一步成苗培养技术集成[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21(1):20-23.
被引量:1
9
安颖蔚,张宝石.
利用小麦×玉米诱导小麦单倍体的研究[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5,36(5):528-531.
被引量:5
10
蔡华,马传喜,黄正来,乔玉强,陆维忠.
小麦×玉米诱导小麦单倍体高效系统的建立[J]
.核农学报,2006,20(2):90-94.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141
1
杜连恩,罗景兰.
诱导小麦孤雌生殖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J]
.农业现代化研究,1984,5(4):33-36.
被引量:12
2
顾坚,田玉仙,李绍祥,刘琨,杨和仙,杨木军.
小麦小花穗位及发育进度对小麦×玉米单倍体胚诱导率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2005,25(1):30-32.
被引量:14
3
王金玲,魏凌基,周洪华,田成军,王祥军,孟祥卫,王娜,米瑞.
化学药剂诱导孤雌生殖在春小麦育种中的应用研究[J]
.新疆农业科学,2005,42(1):38-40.
被引量:4
4
孙善英,杨天章,刘晚苟.
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诱导单倍体胚的胚胎学观察[J]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3,21(4):18-25.
被引量:4
5
张素芳,张召铎,刘植义,沈银柱,司智海.
从小麦雄性不育系的未授粉子房诱导单倍体植株[J]
.遗传,1993,15(1):20-23.
被引量:3
6
李新华.
花药组织培养和小麦×玉米杂交技术应用于产生小麦单倍体的比较研究[J]
.核农学报,2005,19(1):13-16.
被引量:13
7
孙善英,杨天章,刘晚苟.
K型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助细胞无配子生殖的细胞学研究[J]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4,22(1):29-34.
被引量:3
8
蔡华,马传喜,陆维忠.
不同小麦组合与不同玉米基因型远缘杂交诱导小麦单倍体的研究[J]
.作物杂志,2005(3):67-69.
被引量:11
9
张再君,张超美,张杏芝,肖敬红.
两种培养基对小麦花培愈伤组织的影响[J]
.湖北农学院学报,1995,15(4):268-271.
被引量:4
10
姚景侠,李浩兵,钟少斌,吴鹤鸣.
小麦与玉米杂交及单倍体的产生[J]
.植物学通报,1995,12(3):31-35.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11
1
顾坚,田玉仙,李绍祥,刘琨,杨和仙,杨木军.
小麦小花穗位及发育进度对小麦×玉米单倍体胚诱导率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2005,25(1):30-32.
被引量:14
2
蔡华,马传喜,司红起,乔玉强,陆维忠.
提高小麦×玉米产生的单倍体成胚率的研究[J]
.麦类作物学报,2005,25(6):20-24.
被引量:12
3
顾坚,刘琨,李绍祥,田玉仙,杨和仙,单芹丽,杨木军.
昆明自然条件下利用小麦×玉米诱导小麦单倍体的研究初报[J]
.麦类作物学报,2006,26(4):23-26.
被引量:21
4
来长凯,王成社,闫林.
冬小麦×玉米远缘杂交产生小麦单倍体胚的研究[J]
.麦类作物学报,2007,27(2):193-196.
被引量:13
5
闫林,来长凯,王成社,杨进荣,刘俊,邹淑芳,黄晓纲.
提高小麦×玉米杂交产生单倍体胚的频率[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7,15(2):350-351.
被引量:2
6
张新玲,高桂华,石书兵,白光宏,古丽杰米拉.
2,4-D对玉米花粉诱导小麦单倍体得胚率的影响[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7,42(3):44-46.
被引量:8
7
张新玲,王霞,石书兵,高桂华,古丽杰米拉.
玉米花粉诱导不同基因型小麦单倍体得胚率的比较及幼胚离体培养方法对成苗率的影响[J]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7,30(3):19-22.
被引量:3
8
闫林,王成社,王辉.
不同处理对小麦×玉米产生小麦单倍体胚频率的影响[J]
.西北植物学报,2007,27(8):1593-1599.
被引量:1
9
顾坚,刘琨,李绍祥,田玉仙,杨和仙,杨木军.
小麦×玉米杂交诱导小麦单倍体的割穗离体培养研究[J]
.麦类作物学报,2008,28(1):1-5.
被引量:19
10
赵翠荣,刘莹,王立峰,唐清,彭萍,陈科海,杨青,余华强,陈新民.
基因型对小麦×玉米单倍体胚产生频率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24):5935-5938.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51
1
刘莹,凌冬,陈科海,谭靖,左珍喜,王立峰,黄大明.
鄂北地区诱导小麦单倍体的温室大棚玉米品种选择与播期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2019,0(S02):122-125.
被引量:1
2
顾坚,刘琨,李绍祥,田玉仙,杨和仙,单芹丽,杨木军.
昆明自然条件下利用小麦×玉米诱导小麦单倍体的研究初报[J]
.麦类作物学报,2006,26(4):23-26.
被引量:21
3
蔡华,马传喜,司红起,乔玉强,陆维忠.
利用小麦与玉米远缘杂交诱导小麦双单倍体的研究进展[J]
.麦类作物学报,2006,26(4):154-157.
被引量:24
4
来长凯,王成社,闫林.
冬小麦×玉米远缘杂交产生小麦单倍体胚的研究[J]
.麦类作物学报,2007,27(2):193-196.
被引量:13
5
闫林,来长凯,王成社,杨进荣,刘俊,邹淑芳,黄晓纲.
提高小麦×玉米杂交产生单倍体胚的频率[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7,15(2):350-351.
被引量:2
6
闫林,王成社,王辉.
不同处理对小麦×玉米产生小麦单倍体胚频率的影响[J]
.西北植物学报,2007,27(8):1593-1599.
被引量:1
7
顾坚,刘琨,李绍祥,田玉仙,杨和仙,杨木军.
小麦×玉米杂交诱导小麦单倍体的割穗离体培养研究[J]
.麦类作物学报,2008,28(1):1-5.
被引量:19
8
蔡华,马传喜,乔玉强.
小麦×玉米诱导小麦单倍体的形态学及细胞学鉴定[J]
.核农学报,2008,22(2):127-130.
被引量:13
9
段桃利,牟锦毅,唐祈林,荣廷昭,王培.
玉米与摩擦禾、薏苡的杂交不亲和性[J]
.作物学报,2008,34(9):1656-1661.
被引量:15
10
刘少翔,闫贵云,孙玉,孙善澄.
提高小麦×鸭茅状摩擦禾杂交组合的小麦单倍体植株成苗率的探索[J]
.山西农业科学,2008,36(11):44-46.
被引量:3
1
陈新民,徐惠君,周俊芳,刘俊秀,张宏哲.
提高小麦×玉米胚培养植株产生频率的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1996,29(4):29-32.
被引量:36
2
赵翠荣,刘莹,王立峰,唐清,彭萍,陈科海,杨青,余华强,陈新民.
基因型对小麦×玉米单倍体胚产生频率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24):5935-5938.
被引量:3
3
林良斌,熊兴华,祁永琼,董娜,马占强,肖关丽.
基因枪转化甘蓝型油菜小孢子体系的建立[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7(1):5-8.
被引量:5
4
王广金.
小麦与玉米杂交产生单倍体频率的研究[J]
.麦类作物,1998,18(6):12-14.
被引量:27
5
邵景侠,张改生,刘宏伟,王小利,王军卫.
二角型小麦雄性不育系F_1产生单倍体频率初探[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2(1):27-31.
被引量:1
6
陈新民,陈孝.
小麦×玉米产生单倍体及双单倍体研究进展[J]
.麦类作物,1998,18(3):1-4.
被引量:31
7
张新玲,高桂华,石书兵,白光宏,古丽杰米拉.
2,4-D对玉米花粉诱导小麦单倍体得胚率的影响[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7,42(3):44-46.
被引量:8
8
毛建.
化学物质诱发油菜单倍体的研究[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7(5):42-43.
9
庞万福,屈冬玉,纪颖彪,姜淑荣.
马铃薯双单倍体诱导研究[J]
.华北农学报,1999,14(S1):35-39.
10
孙宇岩,于浩.
拖拉机响声分析与异响诊断[J]
.农机使用与维修,2015(12):48-48.
江苏农业科学
2002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