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时间变迁看报刊构筑公共领域的变化——以《大公报》“星期论文”和《南方周末》评论版为例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公共领域"一词最早出现在德国学者哈贝马斯1962年的著作《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公共领域,即指除政治权力之外,作为民主政治基本条件的公民自由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治的活动空间。"①公共领域是介于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公共空间。
作者
仝菲
机构地区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青年记者》
2011年第9Z期78-79,共2页
Youth Journalist
关键词
《大公报》
南方周末
评论版
时间变迁
活动空间
公共空间
报业史
报纸版面
张季鸾
国际媒体
分类号
G219.29 [文化科学—新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8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61
同被引文献
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李敏敏.
中国报刊与公共领域的构建[J]
.青年记者,2010(9Z):93-94.
被引量:4
2
章清.
“学术社会”的建构与知识分子的“权势网络”——《独立评论》群体及其角色与身份[J]
.历史研究,2002(4):33-54.
被引量:43
3
方平.
清末上海民办报刊的兴起与公共领域的体制建构[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3(2):44-51.
被引量:15
4
[胡适著],曹伯言.胡适日记全编[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
二级参考文献
128
1
章清.
胡适派学人群与现代中国自由主义的趋向[J]
.史林,1998(1):37-50.
被引量:7
2
杨海平.
清末有限政治自由与中国早期公共领域的形成和发展[J]
.新闻界,2005(5):50-52.
被引量:5
3
刘斌.
公共领域与1895-1910年报业[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26(4):109-113.
被引量:2
4
叶再春.
论《新青年》的公共领域图景[J]
.江西社会科学,2006,26(1):87-91.
被引量:2
5
马克斯·韦伯 林荣远 译.《经济与社会》下卷[M].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731,724-725页.
6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M].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7-13页.
7
艾尔曼.《从理学到朴学—中华帝国晚期思想与社会变化面面观》.赵刚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出版.
8
胡适.《丁文江的传记》,《胡适作品集》第23集,台北:远流出版公司,1986年,第52页.
9
闻一多 际戡.《八年的回忆与感想》[A].西南联大除夕副刊主编.《联大八年》[C].西南联大学生出版社,1946年版.第4-5页.
10
费正清.《费正清对华回忆录》[M].知识出版社,1991版.第37页.
共引文献
61
1
殷雪萍.
民国地政学的早期展开——以中央政治学校地政学院为中心(1932—1940)[J]
.近代史学刊,2020(1):120-140.
被引量:1
2
张睦楚.
觅“政”之途:夹缝时代中的学人与学科求索——以近代留美政治学人张忠绂为个案之探讨[J]
.北大政治学评论,2020(2):117-155.
3
邓小林.
略论民初至抗战前夕国立大学教师的聘任问题[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25(3):8-15.
被引量:2
4
虞和平.
2002年中国近代史研究概况[J]
.近代史研究,2004(4):255-298.
被引量:2
5
邓小林.
民初至抗战前夕国立大学教师的聘任问题[J]
.史学月刊,2004(10):47-54.
被引量:6
6
徐希军.
角色冲突:胡适思想多歧性的一个社会学解释[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1):16-20.
被引量:1
7
徐希军.
私交公论:胡适与民国外交界[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7(1).
被引量:1
8
严海建.
抗战后期的通货膨胀与大后方知识分子的转变——以大后方的教授学者群体为论述中心[J]
.重庆社会科学,2006(8):65-70.
被引量:9
9
何方昱.
学人、媒介与国家:以《思想与时代》月刊创刊为中心(1941-1948)[J]
.史林,2007(1):18-32.
被引量:6
10
周勇.
大学教授的学术生活空间——以蔡元培、胡适与顾颉刚为例[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5(2):16-25.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6
1
《大公报》天津版影印本[N].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2
大公网-大公资讯-大公快评-大公快评[DB/OL].http://news.takungpao.com/special/dgkp/news/type-1333.html.
3
方蒙,谢国明.大公报的“星期论文”[Z].大公报人忆旧[M].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77.
4
苏蕾,王萍.
独立评论派与大公报之《星期论文》[J]
.新闻知识,2008(5):72-73.
被引量:2
5
冯广艺.
论话语权[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54-59.
被引量:71
6
唐小兵.
徊徨在问学与论政之间的知识人--以1930年代《大公报》“星期论文”作者群体为例的分析[J]
.史林,2009(1):77-87.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薛阳阳.
从历史变迁看新闻评论话语权的变化——以“星期论文”和“大公快评”为例[J]
.新闻研究导刊,2015,6(16):225-226.
1
李敏敏.
中国报刊与公共领域的构建[J]
.青年记者,2010(9Z):93-94.
被引量:4
2
李肖雅.
《大公报》“星期论文”的评论互动[J]
.青年记者,2015,0(15):89-90.
3
徐思弘,肖敏,戴蕾.
农村财经新闻如何“接地气”[J]
.新闻前哨,2015,0(7):46-47.
4
宋正伟,陈少华.
网络媒介的公共领域——由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谈起[J]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3):30-33.
被引量:10
5
尤尔根.博德,刘芝琳.
改进科技教育和科研工作——一位德国学者的几点看法[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7,18(1):43-46.
6
薛阳阳.
从历史变迁看新闻评论话语权的变化——以“星期论文”和“大公快评”为例[J]
.新闻研究导刊,2015,6(16):225-226.
7
中国档案学会章程[J]
.档案学通讯,1982(1):45-46.
8
期刊点滴[J]
.中国图书评论,1991(3):110-110.
9
席伟航.
网络舆论、新闻舆论和社会舆论的异同[J]
.新闻与写作,2010(7):25-26.
被引量:1
10
唐婧.
从新记《大公报》看“文人论政”[J]
.新闻世界,2013(10):272-273.
被引量:1
青年记者
2011年 第9Z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