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贵州水稻超高产育种目标及实现途径探讨
被引量:
3
Analysis on the objective of Guizhou rice super-high-yield and its realization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针对贵州省已经实现的水稻 12 t/ hm2 超高产典型田块 ,在分析自然条件及主要栽培技术措施的基础上 ,着重阐述现有杂交稻组合高产个体 ,群体变化数量、质量及有关生理主要指标 ,根据这些指标 ,提出了贵州水稻育种目标是 12 .5~ 13t/hm2 ,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拓宽遗传基础 ,利用优良基因资源 ,创造新种质、新材料 ,改良现有品种 (组合 )的株叶型结构及源——库——流关系 ,提高光能利用率。
作者
余显权
机构地区
贵州大学农学院农学系
出处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6-47,共2页
Seed
关键词
超高产育种
水稻
育种目标
技术策略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807
同被引文献
62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4
参考文献
4
1
余显权,金武宽,吴平理.
水稻高产育种理论与实践[J]
.贵州农学院学报,1997,16(4):1-6.
被引量:2
2
江龙,韦宏恩,杨昌达,陈天华.
不同水稻品种的源库特性研究[J]
.耕作与栽培,1999,19(S1):50-52.
被引量:5
3
袁隆平.
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J]
.杂交水稻,1997,12(6):1-6.
被引量:795
4
杨昌达,钱晓刚,熊玉唐.
试论贵州杂交稻超高产潜力[J]
.耕作与栽培,2001,21(3):9-10.
被引量:10
二级参考文献
15
1
马达鹏,曾淑芬.
威优481高产栽培及理论研究之三—源、库、流关系[J]
.耕作与栽培,1993,13(1):19-23.
被引量:1
2
王树安,王纪华,梁振兴.
杂种小麦源库基本特性的研究[J]
.作物学报,1994,20(4):426-431.
被引量:21
3
周开达,马玉清,刘太清,沈茂松.
杂交水稻亚种间重穗型组合选育──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理论与实践[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5,13(4):403-407.
被引量:260
4
杨昌达.贵州地方品种的源库特性研究[J].贵州农学院学报,1980,(2).
5
中口农业科学院.中国稻作学[M].农业出版社,1986..
6
户刈义次.作物的生理生态[M].科学出版社,1962..
7
松岛省三.水稻高产栽培[M].广西科协,1976..
8
李永芬,车小安.
高寒地区水稻亩产超800kg简报[J]
.耕作与栽培,1997(3):50-51.
被引量:2
9
杨守仁,张龙步,王进民.水稻理想株形育种的理论和方法初论[J]中国农业科学,1984(03).
10
黄耀祥,陈顺佳,陈金灿,林建良,张俊英,刘丽娴,罗林,连兆铨.水稻丛化育种[J]广东农业科学,1983(01).
共引文献
807
1
曾汉来,张端品,谢国生.
两系杂交水稻不育系应用的安全性对策探讨[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4,23(z1):29-34.
被引量:3
2
罗闰良.
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成就与展望[J]
.湖南农业科学,2002(z1):11-14.
被引量:6
3
杨高群,彭桂峰,李义珍.
两系杂交稻培矮64S/E32的超高产特性与栽培研究Ⅲ.超高产栽培[J]
.杂交水稻,2000,15(S1):36-38.
被引量:1
4
张洪熙,季红娟,肖宁,谭长乐,张小祥,李育红,朱兆斌,戴正元,赵步洪.
两系杂交稻扬两优6号高产源库特征分析[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9,30(2):54-58.
被引量:4
5
郭玉春,梁康迳,吴杏春,梁义元,林文雄.
新株型水稻物质生产与产量形成的生理生态研究Ⅲ.单株产量与穗部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J]
.福建稻麦科技,2002,20(2):1-4.
被引量:9
6
富昊伟,李友发,马兴华,章永根.
培矮64S与不同类型粳稻配组的生育期表现[J]
.作物研究,2004,18(2):83-84.
被引量:2
7
王昆,罗琼,蔡庆红,蒋敏明,匡建业,丁秋凡,唐启源.
水稻株型的研究进展[J]
.湖南农业科学,2013(9):1-4.
被引量:5
8
郭峰,邓超,张勇.
杂交稻培两优568的株叶性状及其在栽培上的应用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2013(11):10-12.
9
李绪孟,王小卉,郑华斌,黄璜.
水稻群体冠层光分布及光合作用模型[J]
.生物数学学报,2014,29(1):87-98.
被引量:7
10
陈友订,万邦惠,张旭.
华南双季超级稻分蘖盛期理想形态性状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2004,37(7):968-974.
被引量:32
同被引文献
62
1
郭天财,朱云集,王晨阳,崔金梅,康国章.
河南省小麦超高产品种产量形成特点及关键栽培技术研究[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4,6(4):46-50.
被引量:42
2
严宗卜.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SRI)在贵州两系杂交稻两优363栽培中的应用[J]
.中国稻米,2004,10(5):37-38.
被引量:12
3
刘志全,路立平,沈海波,高明,王志刚.
美国玉米高产竞赛简介[J]
.玉米科学,2004,12(4):110-113.
被引量:65
4
裴又良,熊绪让,马国辉.
论湖南省超级稻超高产栽培的主要限制因素及其对策Ⅰ.超高产栽培的概念与湖南省超高产栽培现状[J]
.湖南农业科学,2005(1):25-26.
被引量:12
5
邹江石,吕川根.
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实践与思考[J]
.作物学报,2005,31(2):254-258.
被引量:83
6
周维佳,刘远坤,黄宗洪,罗德强,陈文强,余常水.
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规范[J]
.贵州农业科学,2005,33(3):78-79.
被引量:25
7
赵久然.
超级玉米育种目标及实现途径[J]
.作物杂志,2005(3):1-3.
被引量:59
8
任洪.
超高产杂交玉米选育[J]
.种子,2005,24(9):92-94.
被引量:9
9
袁隆平.
从育种角度展望我国水稻的增产潜力[J]
.杂交水稻,1996,11(4):1-2.
被引量:77
10
易俊良,陈立云.
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进展[J]
.湖南农业科学,2006(1):20-23.
被引量:16
引证文献
3
1
张卫星,周训文,赵致.
我国粮食作物超高产研究与实践[J]
.贵州农业科学,2007,35(4):125-129.
被引量:6
2
肖功勋.
贵州杂交水稻持续增产的几点探讨[J]
.耕作与栽培,2008,28(2):59-60.
3
罗德强,王绍华,江学海,李刚华,周维佳,李敏,姬广梅,丁艳锋,凌启鸿,刘正辉.
贵州省高原山区杂交籼稻不同产量水平群体的特征[J]
.作物学报,2016,42(12):1817-1826.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14
1
沈强云,魏亦勤,许志斌,王兴盛.
宁夏粮食生产回顾及其潜力分析[J]
.宁夏农林科技,2009,50(2):48-51.
被引量:6
2
景立权,袁建华,赵福成,陆大雷,陆卫平.
玉米超高产精确栽培研究进展[J]
.江苏农业学报,2013,29(2):429-434.
被引量:24
3
景立权,肖尧,袁建华,赵福成,丁成龙,陆大雷,陆卫平.
玉米超高产栽培生理研究进展[J]
.玉米科学,2013,21(6):84-90.
被引量:11
4
赵光毅.
37个玉米杂交组合的产量相关性状分析[J]
.甘肃农业科技,2015,46(8):29-33.
被引量:1
5
邹应斌,夏冰,蒋鹏,谢小兵,黄敏.
水稻生产目标产量确定的理论与方法探讨[J]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20):4021-4032.
被引量:11
6
夏琼梅,黄庆宇,白秀兰,李贵勇,龙瑞平,朱海平,邓安凤,刘吉新,杨从党.
云南干热籼稻区水稻高产形成规律及群体质量指标研究[J]
.中国稻米,2017,23(4):115-118.
被引量:1
7
郭长春,何艳,孙永健,严奉君,王海月,杨志远,徐徽,殷尧翥,严田蓉,马均.
直播杂交籼稻品种不同产量水平与产量形成特征及其差异性比较[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7,35(4):476-483.
被引量:7
8
郭长春,孙知白,孙永健,殷尧翥,武云霞,唐源,杨志远,向开宏,马均.
优质丰产杂交籼稻品种机直播产量构成及其群体质量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2018,32(5):462-474.
被引量:22
9
龙胜碧,梁怡,王坤,张玉梅,吴平城,卢明.
贵州黔东南州水稻平衡施肥效应[J]
.贵州农业科学,2020,48(4):41-47.
被引量:3
10
李敏,周维佳,罗德强,江学海,蒋明金,姬广梅,李立江,向明,陈卓,杨宇.
适宜机直播的优质籼稻品种筛选及其评价指标体系[J]
.南方农业学报,2020,51(7):1660-1668.
被引量:7
1
孔令志.
玉米超高产育种的理论与实践浅析[J]
.活力,2013(3):44-45.
被引量:1
2
杨昌达,钱晓刚,熊玉唐.
试论贵州杂交稻超高产潜力[J]
.耕作与栽培,2001,21(3):9-10.
被引量:10
3
李莉萍,应东山,张如莲.
野生稻优良基因资源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
.热带农业科学,2014,34(1):34-41.
被引量:3
4
马学功.
浅谈玉米育种目标及育种策略[J]
.种子科技,2014,32(5):28-29.
被引量:3
5
宫涛,孙洁.
超级玉米的育种目标及实现途径[J]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9,18(4):70-71.
被引量:2
6
冯健英.
美国先锋玉米种质在黄淮海地区的利用现状和前景[J]
.河北农业科学,2011,15(9):57-59.
被引量:15
7
郭海鳌,王玉杰,刘家云.
热带和亚热带高原种质的研究与利用[J]
.玉米科学,1995,3(2):1-3.
被引量:11
8
张卫星,周训文,赵致.
我国粮食作物超高产研究与实践[J]
.贵州农业科学,2007,35(4):125-129.
被引量:6
9
雷建明,范提平,赵新旺,张亚宏,张建学,王亚宏,涂金星.
冬性白菜型油菜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
.甘肃农业科技,2016,47(3):31-36.
被引量:2
10
杨加银,徐海风,程保山.
3个大豆品种及其骨干亲本的亲缘关系和指纹图谱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36):65-69.
被引量:5
种子
2002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