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德研究看人的发展
Observing the Development of man from the Point of Morality Study
出处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2001年第4期28-30,共3页
Tianjin Social Sciences
参考文献2
-
1托夫勒.《第三次浪潮》[M].三联书店,1983年版.
-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1页.
共引文献3115
-
1张立波.身体在实践话语中的位置[J].天津社会科学,2004(4):14-19. 被引量:5
-
2李文阁.活动、生命、意见和思维方式——我所理解的马克思哲学[J].学术研究,2004(7):46-52. 被引量:12
-
3许斗斗.社会:人与自然相互生成意义上的统一体——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社会”理论的解读[J].学术研究,2004(7):58-63. 被引量:6
-
4张奎良.三维境界的合一:马克思言说的共产主义[J].社会科学战线,2004(4):33-39. 被引量:15
-
5于桂芝.劳动和休闲的哲学基础——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再认识[J].社会科学战线,2004(4):235-237. 被引量:7
-
6顾智明.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眼光”[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3):23-27.
-
7吴学琴.元批评解释学视域中的马克思——詹姆逊的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理论评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3):88-94. 被引量:1
-
8李庚香.法美学是人学[J].中州学刊,2004(4):192-196. 被引量:3
-
9廖小平,曾祥云.“代”论[J].江海学刊,2004(4):5-12. 被引量:9
-
10张文喜.历史唯物主义岂能谋取神学的支持——对洛维特《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的批评[J].学术月刊,2004,36(7):14-20. 被引量:3
-
1谢桂山.网络道德:伦理学的新领域[J].山东社会科学,2002(2):63-65. 被引量:9
-
2魏尚举.做一个以德抱怨宽恕待人的穆斯林[J].中国穆斯林,2008(1):37-38.
-
3热词[J].上海支部生活,2012(10):9-9.
-
4甘晓丹.治理国家的智慧[J].英语广场(美丽英文),2016,0(11):35-36.
-
5高国希.道德理论形态:视角与会通[J].哲学动态,2007(8):10-16. 被引量:13
-
6刘绍云.试论道教戒律与传统社会道德关系[J].中国道教,2004(6):14-16. 被引量:2
-
7姚大志.罗尔斯正义原则的问题和矛盾[J].社会科学战线,2009(9):35-41. 被引量:16
-
8孔瑜.社会决策中奖励和惩罚对于引起道德关注的作用[J].知识经济,2012(6):41-41.
-
9庄恩岳.不向困难和厄运屈服[J].今日浙江,2013(8):61-61.
-
10王长华.论原始儒学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奠基[J].河北学刊,2001,21(5):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