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文化的张力与品位
被引量:2
On the Expanding Capacity and Tasting Level of the Aesthetic Culture
出处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60-64,共5页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参考文献3
-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77页.
-
2阿诺德·豪瑟:《艺术社会学》,第583页。
-
3转引自今道友信《关于爱与美的哲学思考》,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70页。
共引文献615
-
1汪进元,张艳.论社会制约权力——权力制约的再思考[J].法商研究,2004,21(4):84-90. 被引量:12
-
2张奎良.三维境界的合一:马克思言说的共产主义[J].社会科学战线,2004(4):33-39. 被引量:15
-
3方世南.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深刻意蕴与当代价值——试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3):9-16. 被引量:17
-
4赵玲.社会主义社会政治道德的基本内涵及其实现途径[J].政治学研究,2004(2):42-52. 被引量:12
-
5汪永成.政府能力的结构分析[J].政治学研究,2004(2):103-113. 被引量:109
-
6李恩慈.刑法中的推定责任制度[J].法学研究,2004,26(4):28-36. 被引量:26
-
7秦德君.制度设计的前在预设[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2,4(6):4-9. 被引量:5
-
8郭小凌.论唯物史观及其历史命运[J].史学理论研究,2003(1):12-21. 被引量:8
-
9李勇.实践·认识·价值·自由——论“三个代表”思想的哲学意义[J].理论前沿,2002(11):26-28. 被引量:2
-
10齐玉琳.简论“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J].探索,2002(1):76-78.
同被引文献31
-
1南帆.消费历史[J].当代作家评论,2001(2):4-12. 被引量:9
-
2秦晖.自由优先于“文化”(上 )──关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网上讨论[J].社会科学论坛,2001(5):17-24. 被引量:3
-
3黄力之.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问题与中国话语——中国审美文化走向的一个观察视角[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1(3):4-14. 被引量:6
-
4冯宪光,魏红珊,姜飞,温恕.全球化与新殖民主义文化[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1(3):15-20. 被引量:4
-
5薛富兴.文化转型与当代审美[J].文艺研究,2001(3):4-15. 被引量:16
-
6周宪.符号政治经济学视野中的“视觉转向”[J].文艺研究,2001(3):16-23. 被引量:23
-
7隽鸿飞,郭艳君.全球化与文化的价值选择[J].学海,2001(4):123-126. 被引量:3
-
8姚文放.第三种美学史 评《中国审美文化史》[J].博览群书,2001(7):23-25. 被引量:1
-
9吕尚彬.审美误区与美育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19(3):75-77. 被引量:3
-
10张志祥,郑莉.知识经济条件下青年教育方式的转变[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0,26(3):21-22. 被引量:1
-
1林英申.浅谈美术在群众文化中的作用[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12):193-193. 被引量:11
-
2袁荟.高校图书馆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及其发挥[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2):107-108. 被引量:8
-
3杜延珍.发挥党校职能作用 推进文化传承创新[J].柴达木开发研究,2012(2):49-50.
-
4骆阿雪.对文化艺术的认识难道就是一个“钱”字?[J].艺术市场,2010(1):3-5.
-
5“邓小平文艺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研讨会专家发言摘要[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4(5):7-10.
-
6中国艺术的价值标准就是“雅俗之辨”[J].美术,2009(6):111-111.
-
7邢海玲.周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问题研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6):82-84. 被引量:1
-
8叶光喜.中学语文教学与传统孝文化传承[J].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2008(9):31-32.
-
9魏佩音.如何科学认识文化产品的“雅”和“俗”[J].才智,2014,0(31):301-301. 被引量:1
-
10高层要论[J].今日浙江,2016,0(23):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