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探索与争鸣》
CSSCI
2001年第11期30-32,共3页
Exploration and Free Views
同被引文献83
-
1段碧春.创造教育:21世纪中国教育的发展战略[J].中国青年研究,2001(2):43-45. 被引量:1
-
2宗秋荣.创造教育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访中国发明协会中小学创造教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张武升博士[J].教育研究,1999,20(8):16-19. 被引量:48
-
3熊贤君.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探微[J].教育研究,1999,20(11):53-57. 被引量:15
-
4董小燕.当代美国学校德育的进程、特点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1997(1):45-49. 被引量:22
-
5陈志科.中小学创造教育的发展、现状和趋势[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4,14(5):11-13. 被引量:2
-
6李正银.数学创造教育的基本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1996,16(9):25-28. 被引量:3
-
7兰毅辉.思考的艺术——天才是如何思维的?[J].百科知识,1999,0(6):51-52. 被引量:10
-
8余逸群.创造教育:一门新型的科学[J].中国人才,1998,0(9):13-17. 被引量:1
-
9钟海青.论教育理论研究的困境与超越[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2(3):7-12. 被引量:6
-
10邵伟德,查春华,徐真英.体育教学方法分类体系的反思与再认识[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20(4):99-101. 被引量:15
引证文献19
-
1谢武纪,张亚能.发现与生成:现代教育研究的基本走向——对教育学原创的解读[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5(1):22-26. 被引量:1
-
2郭浩,曹中保.略论创造型教师及其在创造教育中的作用[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1(5):34-36. 被引量:4
-
3刘素芬.论入世后我国学校德育方法创新[J].青年探索,2002(4):14-17. 被引量:7
-
4潘建华,赵建林.论中国高校体育改革的发展与创新[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4):136-140. 被引量:10
-
5宋建新.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变革中的社会实践观念[J].教育与职业,2006(20):81-82. 被引量:2
-
6周娟娟.新农村文化价值观构建的辩证思考[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6):61-64.
-
7田友谊.创造教育应树立什么样的创造观[J].思想理论教育,2009(18):15-18. 被引量:2
-
8冯石岗,李楠.论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创新[J].现代交际,2010(8):19-20.
-
9蔡亚冰.设计教育——无限延展的空间[J].科教导刊,2013(12):18-19.
-
10李运林,李克东,南国农,徐福荫,胡钦太,许骏,黄慕雄.协同创新30年——纪念华南师范大学创办新中国第一个电化教育专业30周年[J].电化教育研究,2013,34(11):5-16.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71
-
1蔡学平,宋振玲.大学生法制观念教育理念的思考[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6,23(6):156-158. 被引量:4
-
2吕德国,郭修武,秦嗣军,郭印山.以素质教育的理念开展《果树栽培学》教学工作[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z1):83-86. 被引量:1
-
3石英姿.论道德教育中培养道德智慧的重要性[J].丹东师专学报,2003,25(2):77-79. 被引量:2
-
4崔景贵.论心理教育的分化与整合[J].教育研究,2005,26(2):83-89. 被引量:26
-
5杨小洋,申继亮.论教师教学创新的内涵[J].中国教育学刊,2006(8):55-58. 被引量:31
-
6许朗.南京农业大学创业教育的实践和体会[J].科技创业月刊,2007,20(3):48-49. 被引量:1
-
7刘莉.论心理健康教育多元整合的基本理念与实施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12):53-55. 被引量:2
-
8叶飞霞.构建和谐教育方式,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1):9-12. 被引量:6
-
9罗西昌,杨宏伟.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误区及其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5):83-85. 被引量:15
-
10杨万甫.高校德育教育方法的创新[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8(3):63-64. 被引量:1
-
1封平华,李瑾.论创新教育与“因教施材”[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4(5):43-43. 被引量:1
-
2封平华,韩彩平.“因材施教”与“因教施材”──对“因材施教”原则的反思[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9(3):93-94. 被引量:9
-
3刘良华.教学实验的前提性反思[J].教育评论,1999(6):20-22. 被引量:2
-
4蔡英粉.高中数学课堂提问实践研究[J].科教导刊,2013(24):111-112.
-
5王佳佳.道德教育的前提性反思[J].中国德育,2010,5(1):23-25. 被引量:2
-
6王佳佳.道德教育的前提性反思[J].复印报刊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10,0(4):53-55.
-
7易森林.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的前提性反思[J].上海教育科研,2007(8):15-17. 被引量:11
-
8王佳佳:道德教育的前提性反思[J].小学德育,2010(17):4-4.
-
9钱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前提性反思[J].教育情报参考,2006(1):53-54.
-
10叶小媚.追求学生个性化教育的实践[J].知识窗(教师版),2016(16):31-31.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