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内经》热病理论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三、发病人体内部脏腑之间的生理活动,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使原来处在相对平衡的状态遭到破坏,而引起疾病的发生,这一过程称之为发病。《内经》以脏腑的阴阳协调来说明这一平衡状态,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指出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即是。阴阳偏胜。
作者
时振声
机构地区
中国中医研究院第一临床研究所
出处
《中医函授通讯》
1991年第2期6-9,共4页
关键词
内经
热证
分类号
R221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
时振声.
《内经》热病理论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一)[J]
.中医函授通讯,1991,10(1):5-7.
2
时振声.
《内经》热病理论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三)[J]
.中医函授通讯,1991,10(3):6-8.
3
时振声.
《内经》热病理论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四)[J]
.中医函授通讯,1991,10(4):4-8.
4
王兴,张玲,庞芳,孙思思,王晶.
浅谈《内经》热病理论[J]
.四川中医,2017,35(2):22-24.
被引量:9
5
黄萍,李永红,蒋俊明.
蒋俊明教授热病观及益活清下理论体系总结[J]
.四川中医,2008,26(1):1-2.
被引量:13
6
万兰清.
万友生对热病理论的继承和发展[J]
.江西中医药,1994,25(3):2-5.
7
招萼华.
祝味菊姜春华对热病的贡献[J]
.中医文献杂志,2008,26(1):20-23.
8
王静波.
论马莳对《黄帝内经》热病针刺理论的贡献[J]
.中医文献杂志,2013(3):3-3.
9
万友生,万兰清,马超英,卢卫,杨宁,邵桂娥,毛群晖,兰青山,耿耘,汪维拉,涂俊杰,邓京振,章光文.
应用寒温统一的热病理论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研究[J]
.中医杂志,1991,32(10):26-30.
被引量:21
10
梁华龙.
热病寒热离合论[J]
.中医学报,2011,26(7):783-785.
被引量:1
中医函授通讯
1991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