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朗读者》女主人公汉娜的心理原型分析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德国作家本哈德·施林克的半自传体小说《朗读者》内容单纯而又复杂,带给读者欲哭无泪的感动和对爱与罪的无尽思考。心理学家荣格的原型理论对以下四种最初的模式作了详尽的论述,阴影、人格面具、阿妮姆斯和阿妮玛。本文试以此理论为基础,细致剖析小说女主人公汉娜的心路历程,从而更加真实地感受小说所呈现的不能之爱,深刻理解影响汉娜悲剧命运的心理诱因。
作者
郭印
张艳
机构地区
青岛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0年第3期156-157,共2页
关键词
汉娜
阴影
人格面具
阿妮姆斯
分类号
I516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27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德)本哈德·施林克(BernhardSchlink)著,钱定平.朗读者[M]译林出版社,2006.
2
[瑞士]荣格(Jung,C·G) 著,冯川,苏克.心理学与文学[M]三联书店,1987.
共引文献
24
1
王文霞.
从淑女到魔鬼——《儿子与情人》中的母亲形象再现[J]
.才智,2008,0(22):160-160.
被引量:1
2
左广艳,段瑞芳.
解读保罗成长中的原型意象[J]
.才智,2011,0(5):219-220.
3
刘彦荣.
离间与聚结——《过客》的意义生成系统[J]
.创作评谭,2004(10):46-49.
被引量:1
4
黎娜.
人类的回归意识与原型批评[J]
.创作评谭,2005(6):32-35.
5
罗明镜.
《诗经·小雅·采薇》中的心理描写和对比艺术[J]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6):151-153.
6
张晴.
哈姆莱特和异化(英文)[J]
.海外英语,2011(7X):261-266.
7
刘帅一.
一个文本,多元解读——以对电影《狮子王I》的解读为例[J]
.海外英语,2011(8X):306-307.
被引量:2
8
程莹.
从神话原型角度再读《哈利波特》[J]
.海外英语,2011(11X):230-231.
9
张鹏飞.
救赎人性:曹禺《雷雨》悲剧叙事中“俄狄浦斯情结”的生命印证[J]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1,0(2):54-59.
10
唐霞.
论中国现代作家作品中的集体无意识——家族观念[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0(1):70-71.
同被引文献
27
1
殷倩.
论本哈德·施林克《生死朗读》中的反思文化构建[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20):62-63.
被引量:2
2
冯亚琳.
《生死朗读》的叙事策略探析[J]
.外国文学评论,2002(1):108-113.
被引量:14
3
麻煜霞.
文明是一种力量——评《生死朗读》[J]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3(2):28-30.
被引量:7
4
詹春花.
诗之思:由边缘向经典的位移——从《洛丽塔》和《朗读者》的恋童恋母情结谈起[J]
.当代文坛,2007(3):132-134.
被引量:4
5
[挪威]易卜生 著,潘家洵.玩偶之家[M]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6
(瑞士)荣格(CarlGustavJung)著,冯川,苏克.荣格文集[M]改革出版社,1997.
7
[瑞士]荣格(Jung,C·G) 著,冯川,苏克.心理学与文学[M]三联书店,1987.
8
杜颖.摘不下的面具——试用人格面具理论解读阮克医生[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9(01).
9
(瑞士)荣格(Jung,C.G.)著,成穷,王作虹.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M]三联书店,1991.
10
殷倩.
论本哈德·施林克《朗读者》的多重主题[J]
.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1):83-84.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2
1
张柏柯.
娜拉出走之新探[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0(8):155-156.
2
孙曼曼.
本哈德·施林克《朗读者》的国内研究文献综述[J]
.长安学刊,2019,10(4):92-95.
1
彭莹.
“爱与罪”的回忆 “灵与肉”的离合——论《朗读者》的叙事艺术[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11):34-35.
2
陈闽璐.
爱与罪的灵魂交响曲——浅析《朗读者》[J]
.文学界(理论版),2012(10).
被引量:1
3
方守金.
“现实主义冲击波”再思与批判[J]
.珠海教育学院学报,2004,10(1):31-36.
4
葛虹.
被翅膀划伤的天空[J]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2007(3):102-117.
5
麻宁.
静·吟·爱与罪[J]
.红豆,2006,0(10):39-43.
6
李倩.
论沈从文乡土散文创作的文化语境及心理诱因[J]
.天中学刊,2008,23(4):85-87.
7
万瑛.
初探《朗读者》的叙事策略[J]
.青年文学家,2011,0(5X):39-39.
8
车瑞,胡维笑,刘冠君.
红楼人物的阿妮玛与阿尼姆斯倾向研究[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5(4):91-93.
9
郝晓霞.
原欲?原罪?原悔?——本哈德·施林克《朗读者》的解读[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2(1):59-60.
10
方守金,李扬.
“现实主义冲击波”与新时期文学探索的终结——对20世纪90年代一种小说潮流的审视与批判[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8(2):135-140.
被引量:1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0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