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佩科拉和哈加尔看托尼·莫里森作品中美国黑人女性的悲剧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佩科拉和哈加尔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小说《最蓝的眼睛》和《所罗门之歌》中的人物。她们是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双重压迫下,处于社会最底层的黑人女性的代表。本文旨在通过她们的悲剧解读其悲剧形成的原因——黑人男性至上主义的压迫和白人霸权文化,特别是审美观的侵蚀,进而指出黑人女性只有坚守本民族文化价值观,才能摆脱悲惨命运,找到真正的自我。
作者
李冬鹏
机构地区
长春理工大学
出处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0年第6期165-166,共2页
关键词
黑人女性
男性至上
审美观
黑人传统文化
分类号
I71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
1
(美)托妮·莫瑞森(ToniMorrison)著,陈苏东,胡允桓.最蓝的眼睛[M]南海出版公司,2005.
共引文献
5
1
梁所丰.
Another Way of Thinking:Ethic Analysis of Toni Morrison's Beloved[J]
.海外英语,2010(1X):104-107.
2
刘丹,董岩.
心灵的回归与解脱——用弗洛伊德的个性结构理论解读托妮·莫里森小说中的人物[J]
.海外英语,2010(12X):213-214.
3
李霞.
《最蓝的眼睛》中的默迪尔形象解读[J]
.时代文学(上半月),2010,0(6):150-151.
4
李霞.
尴尬的男子汉——试析托妮·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中的黑人小男孩们[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0(11):154-155.
5
刘盛华.
论《最蓝的眼睛》中凝视下的权力[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0(11):158-159.
同被引文献
7
1
章汝雯.托尼·莫里森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197.
2
曹云.白人文化冲击之下的黑人之家:对莫里森《最蓝的眼睛》的解读口[J].山东文学:下半月,2009(7):57-58.
3
Morrison Tony. The bluest eyes [M]. New York: Washington Square Press,1970:156 - 158.
4
宗蔚.
《最蓝的眼睛》中一个黑人家庭的悲剧——美国黑人“两难”生存困境的真实写照[J]
.外语研究,2008,25(3):89-91.
被引量:13
5
贾素芹.
从《最蓝的眼睛》看莫里森对黑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
.大连大学学报,2008,29(4):47-49.
被引量:4
6
谢群英.
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中的主题与象征意象[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9(6):160-162.
被引量:16
7
孟庆梅,姚玉杰.
莫里森《最蓝的眼睛》民族文化身份缺失之悲剧与思考[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0(4):174-176.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1
1
李珂.
《最蓝的眼睛》中的母爱与成长主题探究[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3,30(6):68-69.
1
张隆海.
全球化语境下的世界文学与中国文学[J]
.阅读与写作,2001(7):9-10.
2
刘潇.
女性视角下斯蒂芬·茨威格小说思维模式的深层解读——以《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森林上空的那颗星》为例[J]
.唐山文学,2016,0(4):78-79.
3
朱娅蓉.
又一个被贬损的女性形象——对《早秋》的女性主义解读[J]
.疯狂英语(教师版),2008,0(2):157-160.
被引量:3
4
柳宗宣.
关于在路上[J]
.红豆,2010(11):1-1.
5
孙媛.
精神荒原中黑人母亲主体性的建构——评《最蓝的眼睛》中的黑人母亲麦克蒂尔[J]
.林区教学,2008,0(12):48-49.
6
王晓艳.
托妮·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中白人主流文化对黑人妇女的影响[J]
.青春岁月,2011,0(10):123-123.
被引量:1
7
刘占辉.
《宠儿》的后现代主义写作特色探析[J]
.长城,2012(6):150-151.
8
高雅丽,刘明.
评莫里森《最蓝的眼睛》创作特色[J]
.芒种(下半月),2013(5):167-168.
被引量:1
9
陆美.
《最蓝的眼睛》黑人小女孩的创伤解读[J]
.黑河学院学报,2016,7(5):175-176.
10
袁路琦.
从女性主义角度对比《傲慢与偏见》与《倾城之恋》的婚恋观[J]
.青年文学家,2014,0(7Z):30-30.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0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