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疏离与融合——华裔美国文学论析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普遍渗透着相反的两种趋势:一方面是中、美文化的融合;另一方面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疏离和华裔族群的身份疏离。这种趋势的产生与华裔美国人的特殊身份以及他们在美国社会中的地位息息相关。
作者
王烈霞
机构地区
青海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1年第4期109-110,共2页
关键词
华裔美国文学
疏离
融合
认同
分类号
I71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1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92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4
1
张雯.
从认同、反认同再到否定的认同——华裔美国文学中文化身份定位的变迁[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8,29(2):87-90.
被引量:3
2
周计武.
华裔美国文学的族裔想象和文化认同[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3(5):76-81.
被引量:4
3
王利民,文晶.
华裔美国文学的历史及现状[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3,24(5):101-107.
被引量:3
4
张子清.
与亚裔美国文学共生共荣的华裔美国文学[J]
.外国文学评论,2000(1):93-103.
被引量:87
二级参考文献
61
1
赵毅衡.
三层茧内:华人小说的题材自限[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2):45-50.
被引量:21
2
[4]汤亭亭.中国佬[M].肖锁章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3
[3]谭恩美.喜福会[M].程乃珊、严映薇,译.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32.
4
[1]斯图亚特·霍尔.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2.
5
[2]Bhabha,Homi K.,The Location of Culture[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 Press,1994.
6
[7]萨达尔.东方主义[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2.
7
[10]梁志英.种族主义之爱、种族主义之恨与华裔美国人的英雄传统--赵健秀访谈录[M]//甘加丁之路,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460.
8
[12]任璧莲.典型的美国佬[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9
赵健秀.甘加丁之路[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
10
Sandra M. Gilbert and Susan Gubar, eds.,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Literature by Women: The Tradition in English, New York: Norton, 1985.
共引文献
92
1
王建新.
“金色幽默”:试论任璧莲《典型的美国佬》的叙事策略[J]
.长春大学学报,2007,17(1):76-79.
被引量:5
2
刘亚龙.
汤亭亭——20世纪末美国华裔文学崛起的急先锋[J]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2(3):60-62.
3
徐仲秋.
美国华裔文学中的“男性气质”的建构[J]
.文教资料,2008(7):11-12.
4
吴晓芸.
颠覆的世界 自强的勇士——《女勇士》的女性主义解读[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6):94-95.
被引量:5
5
纪小军.
美国华裔作家笔下“华人形象”的演变[J]
.长城,2011(8):120-121.
6
鲍婕.
美国华裔文学文化多元化发展趋势浅谈[J]
.作家,2011(16):25-26.
被引量:1
7
吴晓芸.
华裔文学悖论简析[J]
.作家,2011(16):27-28.
8
靳小燕,马永良.
浅论华裔美国文学中的中国人物形象[J]
.作家,2011(18):42-43.
被引量:4
9
杨敬伟.
从文化冲突走向文化共存——浅析华裔文学作品《女勇士》及《骨》[J]
.作家,2010(6):124-125.
10
肖薇.
解读《老虎尾巴》:《黑暗的心》的后现代戏仿[J]
.电影文学,2008(10):104-105.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7
1
杨春.
《女勇士》:从花木兰的“报仇”到蔡琰的歌唱[J]
.外国文学研究,2004,26(3):74-79.
被引量:17
2
周计武.
华裔美国文学的族裔想象和文化认同[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3(5):76-81.
被引量:4
3
马大康.
反抗时间:文学与怀旧[J]
.文学评论,2009(1):88-97.
被引量:22
4
陈涵平.
疏离的意义——从丰云的《新移民文学:融合与疏离》谈起[J]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30(4):75-78.
被引量:3
5
陈后亮.
后现代主义的历史情结:怀旧还是反思?[J]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2):239-244.
被引量:4
6
张子清.
与亚裔美国文学共生共荣的华裔美国文学[J]
.外国文学评论,2000(1):93-103.
被引量:87
7
马桂花.
美国华裔流散文学中的民族身份和文化认同[J]
.贵州民族研究,2017,38(12):159-163.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
1
孙悦,许庆红.
怀旧、疏离与和解——《女勇士》中的故国文化寻觅[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4(2):83-8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李磊,赵玉荣.
从《女勇士》看华裔女性移民的“边缘人”身份[J]
.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论丛,2022(1):469-479.
1
肖画.
华裔的位置——美国华裔文学中的父权意识、家国召唤及创作语境与期待视野[J]
.华文文学,2015,0(3):92-103.
2
盛周丽,许锬.
异质文化身份的追寻[J]
.平原大学学报,2008,25(1):69-71.
被引量:1
3
王莉.
伍慧明《骨》的叙事时间艺术特色[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4):39-41.
被引量:3
4
王伟.
汤婷婷《女勇士》中“鬼”意象的解读[J]
.徐特立研究(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4):73-76.
被引量:1
5
王阿菊.
浅析汤亭亭《中国佬》中华裔美国人的身份认同[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4):267-267.
6
王湛,聂颖.
探索华裔女性文化身份的归属与构建[J]
.芒种(下半月),2014(2):35-36.
7
关冬梅.
任璧莲《莫娜在希望之乡》中自由的身份选择[J]
.飞天,2010(6):76-77.
8
任先大,李燕子,刘红麟.
北美汉学界的《沧浪诗话》研究述评——以华裔族群为中心[J]
.云梦学刊,2012,33(1):90-93.
9
周密,孙建中.
心灵回归之旅——赵健秀笔下的“唐老鸭”[J]
.山东文学,2008,0(2):59-59.
10
周慧敏.
后殖民主义视域下的“他者”形象——谭恩美小说《喜福会》中的身份解读[J]
.北方文学(中),2013(7):11-12.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1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