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余华小说创造中的暴力和死亡情结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余华是中国当代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是中国大陆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自其处女作《十八岁出门远行》发表后,余华便接二连三以实验性极强的作品,在文坛和读者之间引起颇多的震撼和关注。余华通过冷漠充分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充斥着暴力、杀戮、血腥与死亡的世界。90年代创作转型后,余华小说的潜在主题依然与暴力有关。余华为什么对暴力如此迷恋?或许只有解开这个谜才能真正走进余华的小说世界。
作者
罗丽琳
机构地区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出处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1年第8期120-122,共3页
关键词
余华小说
死亡情结
小说世界
先锋派作家
创作转型
《活着》
《北京文学》
在细雨中呼喊
人道主义关怀
先锋文学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2
1
王海燕.
“决绝的苦难”与“温情的苦难”——论余华小说在20世纪90年代的转型[J]
.钦州学院学报,2011,26(2):60-62.
被引量:1
2
杨曼.
余华的苦难叙事——血腥的“世界”与苦难中的“温情”[J]
.文学界(理论版),2011(3):129-129.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李文娜.
从“先锋”到“现实”的蜕变——浅析余华小说创作的转型[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6):32-3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刘玮依.
先锋到现实叙事的转变——以余华《活着》为例[J]
.神州,2019,0(21):10-10.
1
袁联波.
潜在主题论[J]
.广西社会科学,2001(5):94-96.
2
肖四新.
信仰的破灭与重建——论《等待戈多》的潜在主题[J]
.当代外国文学,2001,22(1):127-131.
被引量:4
3
肖四新.
解救之途的追寻——论海明威创作的潜在主题[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18(6):37-41.
被引量:4
4
肖四新.
解救之途的追寻——论海明威创作的潜在主题[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4(1):42-46.
被引量:3
5
夏鑫敏.
“小我”消弭于“大我”的人生悲剧——试论《在悬崖上》的潜在主题[J]
.黑河学刊,2015(7):10-11 69.
6
高树卿.
从《太阳照常升起》看海明威创作的冰山风格[J]
.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0(3):39-40.
7
何思玉.
对《茶馆》与《蔡文姬》的文化学观照[J]
.郭沫若学刊,2003(4):59-62.
8
蔡爱国.
专制与利益的联姻及亚社会的没落——论《茶馆》的潜在主题[J]
.四川戏剧,2007(6):41-42.
被引量:1
9
刘毅.
新感觉派的背叛——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的一种读解[J]
.北方论丛,2004(4):58-60.
被引量:3
10
周丕佳.
论《变形记》的潜在主题[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9(5):42-44.
被引量:2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1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