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邀请人大代表协助诉讼调解的理念与运作——以泉州法院的实践为中心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和纠纷的持续过程。近年来,随着对调解功能的重新审视和调解作用的再度强调,纠纷解决理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的裁判中心主义理念正处于逐步消解之中。在着力推行诉讼调解的过程中,如何创新诉讼调解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诉讼调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作用,是各级法院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者
黄勇民
机构地区
福建省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出处
《司法改革论评》
2009年第1期10-19,共10页
Judicial Reform Review
关键词
调解方式
调解功能
纠纷解决
调解作用
当事人主义诉讼
审判工作
调解过程
审判方式
民事诉讼法
社
分类号
D926.22 [政治法律—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5
同被引文献
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3
1
蒋立山.
迈向“和谐社会”的秩序路线图——从库兹涅茨曲线看中国转型时期社会秩序的可能演变[J]
.法学家,2006(2):33-46.
被引量:25
2
李军林 石玉振.执行和解制度应尽快完善[N]人民法院报,2005(004).
3
蔡定剑.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M]法律出版社,2003.
二级参考文献
3
1
纪玉山.
库兹涅茨倒U理论质疑[J]
.社会科学战线,1997(3):67-74.
被引量:15
2
郭翔.
中国当代犯罪与控制战略研究[J]
.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8(4):1-10.
被引量:22
3
丁任重,陈志舟,顾文军.
“倒U假说”与我国转型期收入差距[J]
.经济学家,2003(6):43-49.
被引量:33
共引文献
35
1
杨凯,张怡净.
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构的法学理论构架基础[J]
.南海法学,2020(4):1-14.
被引量:7
2
唐章全.
试论科学发展观对库兹涅茨曲线的扬弃与超越[J]
.西藏发展论坛,2009(2):22-25.
3
蒋立山.
中国的城市化与法律问题:从制度到秩序(精减稿)[J]
.法学杂志,2011(S1):9-14.
被引量:3
4
朱景文,叶传星.
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法制发展[J]
.法学家,2007(1):19-23.
被引量:3
5
蒋立山.
法治理想主义与法治现实主义——读《法治进程中的“民间治理”》有感[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7,13(6):149-156.
被引量:6
6
蒋立山.
中国法治发展的目标冲突与前景分析[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9,15(1):67-75.
被引量:6
7
叶传星.
论我国社会转型对法律治理的挑战[J]
.法商研究,2009,26(2):3-11.
被引量:10
8
冯祥武.
论国家立法与社会资源分配的现实冲突性——以“有法律却无秩序”为视角[J]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0(3):7-13.
被引量:4
9
蒋立山.
法治改革的方法论问题[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11,17(4):3-13.
被引量:13
10
黄温泉.
论人大代表协助诉讼调解的受制约因素及对策——以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邀请人大代表协助诉讼调解的探索为例[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2(5):41-45.
同被引文献
1
1
洪冬英.
法院调解制度基本理念的变迁及启示[J]
.政治与法律,2009(2):105-111.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1
1
徐莉,王志伟.
邀请人大代表协助法院调解的法律依据及社会价值之思考[J]
.广西社会科学,2011(1):75-7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陈莉.
行政争议解决机制中第三方专家评审制度的优化[J]
.人民司法,2020(13):104-106.
被引量:1
1
黄勇民.
建构解纷与监督双赢的空间——人大代表协助诉讼调解的理念与运作[J]
.人民司法,2010(7):37-40.
被引量:2
2
发挥再审调解功能 推进社会矛盾化解[J]
.人民司法,2010(17):14-16.
3
贺春辉.
我国法院调解制度改革初探[J]
.云南法学,2000,13(4):109-112.
被引量:2
4
夏爱萍.
法院调解功能之探析[J]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3):94-97.
5
兰跃军.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几个问题[J]
.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2(2):215-231.
6
周士敏.
试论我国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J]
.刑事司法论坛,2003(1):7-20.
7
霍海红.
论中国式辩论原则之消解[J]
.民事程序法研究,2010(1):83-97.
8
张震.
自白排除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J]
.青年记者,2011(8Z):84-86.
9
林微.
提高民事诉讼效益路径之思考[J]
.司法改革论评,2008(1):202-213.
10
侯元贞,廖永安.
论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的变迁——纠纷解决观、调解组织和调解功能[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0(2):44-50.
被引量:1
司法改革论评
200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