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陶渊明式人格模式的建构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晋宋之际,陶渊明为生计而几度出仕,又因遭逢乱世、不遇于时和"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的个性而最终选择了归隐田园,建构了一种远离庙堂、身居田园而能晏然自处的理想人格模式。这种人格模式包含了三个层面:他以田园为最终的心灵归宿,乐天知命,诗意地栖居;他安享田园之乐又能农耕自食,且自农耕实践出发,超越了传统儒家"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的观念,将"谋食"作为人生之基本,"忧道"又"忧贫",在亲自躬耕依然有生计之忧的现实下,依然能安贫慕道,固穷守节;在哲学的层面,陶渊明又超越了汉末以来的享乐主义观和儒家立善求名观,委运任化、因循自然。
作者 刁文慧
出处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 2009年第1期47-63,共17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 1(宋)苏轼著,王文浩.苏东坡全集[M]珠海出版社,1996.
  • 2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 中华书局, 1983

共引文献2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