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公民网络政策参与的理性思考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应用渗透到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以网络为载体的政策参与形式方兴未艾。网络政策参与以其自由性、低成本、平等性等优势,客观上缓和了现实社会中公民政策参与的困境,为公民政策参与开辟了新的渠道,同时又面临着数字鸿沟、信息霸权、参与主体的不理性等新的问题。我们在赞赏网络政策参与为公民政策参与开创新局面的同时,也应该理性地看到网络政策参与在复杂的现实环境下所固有题,并在此基础上规避风险,推进公民网络政策参与的有序化。
作者
杨博
姜庆志
曹海洋
郭随磊
机构地区
中国矿业大学
出处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08年第1期286-288,共3页
Social Sciences Review
关键词
网络
政策参与
价值
困境
分类号
D62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25
同被引文献
20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2
参考文献
3
1
余利花.
试论互联网中的“沉默的螺旋”[J]
.当代传播,2005(4):82-84.
被引量:12
2
郑曙村.
互联网给民主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
.政治学研究,2001(2):57-66.
被引量:95
3
秦章.
关于“互联网政治”的一些资料[J]
.当代思潮,2000(6):54-57.
被引量:23
二级参考文献
7
1
闵大洪.《网上舆论的形成及特点》[EB/OL].http://www.cjr.com.cn,2004—3.
2
(美)利昂·费斯丁格.《认知失调理论》中文版[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
郭庆光.《大众传播、信息环境和社会控制"从沉默的螺旋假设说起》[J].国际传播界,2003,.
4
伊丽沙白·内尔-纽曼.《民意-沉默螺旋的发现之旅》[M].台湾远流出版公司,1991年3版.第137-138页.
5
上海市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沈国明,朱敏彦.国外社会科学前沿[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
6
黄鹂.
论网络媒体传播功能的特点[J]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4(2):115-117.
被引量:19
7
刘海龙.
沉默的螺旋是否会在互联网上消失[J]
.国际新闻界,2001,23(5):62-67.
被引量:73
共引文献
125
1
郭子琪.
全媒体时代方言的传播与保护——以北京话为例[J]
.全媒体探索,2021(2):57-58.
2
粟迎春.
谈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J]
.昌吉学院学报,2003(1):56-60.
被引量:8
3
夏金华.
网络传媒下公共治理的危机及其对策[J]
.行政与法,2008(12):20-23.
被引量:5
4
林喜庆,陆俊.
论网络对国家政治安全的威胁与对策[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4):505-508.
被引量:6
5
刘婕.
信息时代的互联网络与政治权力[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4):509-511.
被引量:3
6
贺芳,唐魁玉.
民主与法制:网络化政治生活的两个维度[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1):48-51.
被引量:4
7
尹瑞平.
“范跑跑事件”传播中的反“沉默螺旋”解析[J]
.东南传播,2008(10):43-45.
被引量:4
8
黄桥法,王贺.
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理论[J]
.科学社会主义,2012(4):82-85.
被引量:4
9
束顺民.
论官僚制的形成背景及其合理性危机[J]
.行政论坛,2004,11(4):91-92.
被引量:1
10
李莹,郑曙村,冯国建.
网格政治参与对社会政治稳定影响之研究[J]
.西藏发展论坛,2012(2):36-40.
同被引文献
20
1
相清平.
述略与建议:近年来国内网络政治参与研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9(4):57-62.
被引量:2
2
宋迎法,刘新全.
电子民主:网络时代的民主新形式[J]
.江海学刊,2004(6):94-97.
被引量:51
3
侯彬.
试析“网络民主”特征及其对民主政治发展的影响[J]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5,6(1):82-85.
被引量:45
4
余利花.
试论互联网中的“沉默的螺旋”[J]
.当代传播,2005(4):82-84.
被引量:12
5
李斌.
网络共同体:网络时代新型的政治参与主体[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6(4):6-9.
被引量:34
6
周春山,王芳,颜秉秋.
信息网络支持下的城市规划公众参与[J]
.规划师,2006,22(2):12-14.
被引量:13
7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09-01-20).http://www.cnnic.net.cn/uploadfiles/doc/2009/1/13/92209.doc.
8
[美]卡罗尔·帕特曼[M].上海:上海世纪出集团,2006.
9
孙立平.“自由流动资源”与“自由活动空间”-论改革过程中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探索,1993,(1).
10
S. R. Arnstein. A Ladder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J].Joumal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Planners, 1969, (35).
引证文献
2
1
果辉.
网民规模与网络民主的维度分析:对达尔文本的研究[J]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0,12(2):35-40.
被引量:1
2
杨成虎.
公众网络参与若干问题探析[J]
.云南社会科学,2010(3):24-27.
被引量:21
二级引证文献
22
1
王苏醒.
网络参与下的社区警务战略开展——以“社区民警QQ群”为例[J]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12(4):69-73.
被引量:1
2
李冬平.
政府公共决策与网络公众参与互动机制的构建[J]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3(2):31-34.
被引量:1
3
王苏醒.
公众参与视域下的警民互动研究——以公安微博为例[J]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13(5):61-67.
被引量:4
4
王苏醒.
“善治”视域下的公民网络参与研究——以公安微博为例[J]
.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3,25(6):25-30.
5
吴记峰,阳叶萍.
新建农村社区居民网络参与问题研究——基于山东日照农村社区建设的观察[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2):17-20.
被引量:2
6
王苏醒.
论社区警务网络参与[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3):138-142.
被引量:3
7
王明生,杨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参与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6(6):5-21.
被引量:37
8
薛桂波.
网络公众参与:现实反思与秩序重建[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1(6):39-42.
被引量:2
9
周叶中,蔡武进.
论检察民主[J]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1):24-31.
被引量:7
10
李冬平.
政府公共决策与网络公众参与互动机制构建[J]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3,11(2):54-57.
1
杨博.
公民网络政策参与探析[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3(9):17-19.
被引量:3
2
杨昕.
论信息网络化对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影响[J]
.前沿,2014(15):11-14.
被引量:2
3
车跃丽.
信息全球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J]
.东北亚论坛,2001,10(4):85-86.
被引量:10
4
龚小平.
论网络技术的政治价值[J]
.学术界,2011(7):85-94.
被引量:1
5
王红霞.
互联网络对政治民主的推动与阻碍[J]
.社会学,2002(4):50-52.
6
牛博文.
信息主权的法律界定探析[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4):25-33.
被引量:6
7
胡键.
信息霸权与国际安全[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5(4):34-39.
被引量:4
8
黄玉琼.
全球化下美国意识形态外交的演变[J]
.青年记者,2010(9Z):21-22.
被引量:1
9
罗海林.
论网络对政治发展的影响[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0(3):21-23.
被引量:3
10
傅菊辉,陈传伟.
信息霸权的国际政治学思考——兼论美国的信息霸权[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0(1):13-15.
被引量:8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08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