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动转类的认知语义学基础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以汉语的名动转类词为基础,就名动转类的认知语义学基础进行了探讨。名动转类的语法机制根基于人们的认知能力,以物体名词作动词使用时涉及到典型的使用该物,名动转类涉及到事件结构的重组。以事件结构为基础的认知语义学方法能够很好地解释名动转类现象。
作者
吴庚堂
机构地区
首都师范大学
出处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08年第4期132-133,136,共3页
Social Sciences Review
关键词
名动转类
认知语义学
词汇
事件结构
分类号
H03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87
同被引文献
24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1
1
沈家煊.
现代汉语“动补结构”的类型学考察[J]
.世界汉语教学,2003,17(3):17-23.
被引量:188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任鹰.
主宾可换位动结式述语结构分析[J]
.中国语文,2001(4):320-328.
被引量:64
2
李临定.
究竟哪个“补”哪个?——“动补”格关系再议[J]
.汉语学习,1984(2):1-10.
被引量:43
3
袁毓林.述结式的结构和意义的不平衡性[J].现代中国语研究,2000,.
4
林焘.现代汉语补语轻音现象反映的语法和语义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1957,(2).
5
石毓智.现代汉语的动补结构 一个类型学的比较研究【J】[J].现代中国研究,2000,(1):62-62.
6
饶长溶.“不”偏指前项的现象[A].中国语文杂志社编.《语法研究和探索》(四)[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7
志村良治 江蓝生 白维国译.《中国中世语法史研究》[M].中华书局,1995..
8
马希文.《与动结式动词有关的句式》[J].中国语文,1987,(6).
9
赵元任.1968《中国话的文法》,吕叔湘译.《汉语口语语法》,1979,商务印书馆.
10
范晓.略论V—R..《语法研究和探索》(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共引文献
187
1
李思旭.
从小句整合看汉语动结构式的形成[J]
.昭通学院学报,2023,45(1):92-98.
2
曾茜雅.
图式理论在现代汉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
.现代交际,2020(13):217-219.
3
张海天.
也谈汉语中的动结式[J]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38(4):16-20.
4
唐宽.
SC理论与动结式中“了”的生成和移动[J]
.国际汉语学报,2019,0(1):100-114.
5
朱嫣红,滕海东.
从运动事件词化模式看近代粤调曲艺中的语体因素[J]
.语言研究集刊,2022(2):340-356.
6
赵朝永,邵志洪.
英汉语使役概念表达的词汇化模式对比研究[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17(1):5-9.
被引量:15
7
潘妍.
沈家煊笔下的认知语言学[J]
.普洱学院学报,2014,30(1):98-101.
8
刘小川.
浅析汉语趋向范畴语义演变的共性特征[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4):79-80.
9
戴庆厦,黎意.
景颇语的述补结构[J]
.民族语文,2004(6):1-8.
被引量:4
10
严辰松.
英汉语表达“实现”意义的词汇化模式[J]
.外国语,2005,28(1):23-29.
被引量:51
同被引文献
24
1
沈家煊.
转指和转喻[J]
.当代语言学,1999,1(1):3-15.
被引量:726
2
陈群.
谈谈名词活用的表达效果[J]
.当代修辞学,1998(5):35-35.
被引量:1
3
郭焰坤.
转类性质的历史演变[J]
.当代修辞学,1998(2):49-50.
被引量:4
4
张嘉宾.
试论词的兼类和转类[J]
.求是学刊,1981,8(2):122-126.
被引量:3
5
张伯江.
词类活用的功能解释[J]
.中国语文,1994(5):339-346.
被引量:225
6
姚汉铭.
形容词、动词转类兼立现代汉语形动词[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2):61-68.
被引量:6
7
加晓昕.
四声别义之再探讨[J]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4(6):54-57.
被引量:1
8
郭锐.
汉语词类划分的论证[J]
.中国语文,2001(6):494-507.
被引量:23
9
韩晓光.
杨万里诗歌中的语词转品及其表达功能[J]
.景德镇高专学报,2007,22(3):58-60.
被引量:1
10
郭慧.
转类量词的认知考察——从象似性和激活看名词活用为量词[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26(12):98-99.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张美霞.
古汉语中的名动词转类[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28(9):86-88.
被引量:1
2
殷云.
汉语转品辞格研究综述[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6,35(5):68-72.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殷云.
汉语转品辞格研究综述[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6,35(5):68-72.
1
周树江.
名动转类词的语用效果及其认知阐释[J]
.求索,2008(6):197-198.
被引量:2
2
张美霞.
古汉语中的名动词转类[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28(9):86-88.
被引量:1
3
高新华,辛全民.
名动转类词的修辞阐释与翻译[J]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2,26(3):112-115.
4
方媛媛,尹锡荣.
名动转类理据及语义差异分析[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19(1):78-79.
被引量:1
5
高志如.
“X控”语言现象探析[J]
.神州,2013(21):152-153.
被引量:1
6
孙勉志,方大群.
论英语幽默的文化色彩及语义基础[J]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01,13(2):108-111.
被引量:9
7
许燕,何爱晶.
外延内涵传承理论视角下转类词的转喻机制[J]
.景德镇高专学报,2013,28(5):57-59.
8
张文国.
论景颇语的分化名词[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1):159-163.
9
李锡胤.
俄语词汇的多义现象[J]
.外语学刊,1980(1):1-16.
10
魏晓斌.
名动转类的认知理据及语用效果刍议[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5,0(10X):43-44.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08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