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9.11”事件后美日同盟的变化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9.11"事件以来,国际形势发生变化,美国对其安全战略和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将反恐确立为核心目标,为应对局势,美国大力倡导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的战略。美日同盟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美日同盟的战略重心从"周边事态"扩展到"全球安全",而军事功能的扩大更给美日同盟注入了新的活力。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美日同盟也面临着一系列矛盾。本文拟从美日同盟的演变因素,美日同盟的发展动向及前景方面做出分析。
作者
方巍巍
机构地区
黄石理工学院
出处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09年第1期139-140,共2页
Social Sciences Review
关键词
美日同盟
“9.11”事件
外交战略
分类号
D871.2 [政治法律—外交学]
D831.3 [政治法律—外交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4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张景全.
日美同盟的强化及其影响[J]
.现代国际关系,2006(7):26-30.
被引量:13
2
徐万胜.
论日美同盟与中日关系[J]
.国际问题研究,2006(4):50-54.
被引量:2
3
陆国忠.
“9.11”事件后日美关系的走向[J]
.和平与发展,2002(2):6-10.
被引量:2
4
赵景芳.
美国对华“接触”政策的目标分析[J]
.现代国际关系,1999(6):12-16.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34
1
赵景芳.
美国对华“接触”政策的目标分析[J]
.现代国际关系,1999(6):12-16.
被引量:5
2
谢朝晖.
战后日美军事同盟的历史考察[J]
.军事历史研究,2001,15(3):99-112.
被引量:7
3
高兰,周建明.
冷战后美日对华外交政策变化的比较研究——从地缘政治与地区主义的视点出发[J]
.社会科学,2005(2):43-50.
被引量:3
4
《日本经济新闻》,2001年8月26日,《避免"空心化"》.
5
[日]猪口孝:《冷战后的日美关系--国际制度的政治经济学》,NTT出版株式会社,1997年,第48页.
6
[美]彼得·J·卡赞斯坦著,李小华译:《文化规范与国家安全--战后日本警察与自卫队》,新华出版社,2002年,第120页.
7
Edited by Michael J.Green and Patrick M.Cronin,The U.S.-Japan Alliance:Past,Present,and Future,New York: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Press,1999,pp.95-97
8
彼得·J·卡赞斯坦:《文化规范与国家安全--战后日本警察与自卫队》,第165、166页.
9
朱文莉."竞争性的相互依存——冷战终结前后的美日关系"[J].美国研究,1994,:60-60.
10
"美国提倡结成日美'战略开发同盟'",[日]《朝日新闻》,2005年3月20日.
共引文献
17
1
杨扬.
日美同盟与东亚区域合作[J]
.东南亚南亚研究,2008,0(Z1):49-54.
2
王略.
北约“新战略”出台的背景分析[J]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2(1):7-9.
3
徐万胜.
论日美同盟与中日关系[J]
.国际问题研究,2006(4):50-54.
被引量:2
4
赵丹.
浅析日美同盟的强化对亚太地区的影响[J]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7(6):71-74.
5
张景全.
日本对美结盟的经济原因分析[J]
.现代日本经济,2007,26(6):53-57.
被引量:2
6
李广民,王连文.
三维棱镜下的日美同盟[J]
.日本学刊,2008(2):50-62.
被引量:2
7
杨扬.
日美同盟的调整与中国外交的战略选择[J]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8(3):35-40.
被引量:2
8
杨扬,钟慧容.
日美同盟与东亚区域合作[J]
.学术探索,2009(1):67-71.
被引量:3
9
杨扬.
日美同盟与东亚区域合作[J]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9(3):12-17.
被引量:1
10
娄伟.
中日安全困境解析[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4):14-15.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
1
曾蕊蕊.
美日同盟关系的调整变化对中国对外战略的影响[J]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2(1):124-128.
被引量:2
2
韩敏,李曼.
试析冷战后美日同盟的强化[J]
.考试周刊,2010(42):232-233.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易琴.
国际视角下美日同盟关系的演变及趋势[J]
.智富时代,2017,0(3X):277-277.
1
赵世兴.
谨防自我“演变”[J]
.党建研究,1993,0(7):46-46.
2
汪红伟.
美军思想政治工作的军事属性[J]
.基层政治工作研究,2011(6):67-67.
3
王国杰.
历史眼光 俯瞰世界——评张小兵新作《中国周边事态》[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5(12):54-54.
4
晋林波.
美日同盟再定义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J]
.国际问题研究,1999(1):36-40.
被引量:4
5
于洪君.
2012:国际形势变幻与中国周边事态[J]
.当代世界,2012(12):2-6.
6
全球要闻[J]
.瞭望,1998(19):45-45.
7
姜保国.
古邑名村——即墨雄崖所村[J]
.春秋,2014(3):62-63.
8
杨运忠,刘延萍.
走向新世纪中美日三角关系的调整与构塑[J]
.当代亚太,1999(6):9-14.
9
赵杰.
中国如何应对周边事态升温[J]
.中国新闻周刊,2010(37):24-25.
10
刘江永.
“新指针”插足中日关系大框架[J]
.21世纪,1997,0(6):26-29.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0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