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马克思法学哲学观历史演进的内在逻辑
被引量:
3
The inherent logic in the historic evolution of Marx's view of legal philosophy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马克思的法哲学观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 ,马克思正是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 ,从黑格尔唯心主义法哲学出发 ,以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法哲学为中间环节 ,凸现了新唯物主义法哲学研究质的飞跃。
作者
商逾
机构地区
山东大学哲学系
出处
《东岳论丛》
2002年第5期70-72,共3页
DongYue Tribune
关键词
马克思
法学哲学观
黑格尔
唯心主义法哲学
费尔巴哈
人本主义法哲学
新唯物主义法哲学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1766
同被引文献
15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9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0,11.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
.列宁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5
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114,595,595.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M].人民出版社,1962..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共引文献
1766
1
刘怡然,商丽英.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理性思考[J]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7,17(4):23-24.
被引量:2
2
董晓蕾.
试析马克思社会形态范畴形成的历史进程[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7(3):56-59.
3
黄一诚.
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更高程度的解放[J]
.改革与战略,2007,23(8):136-139.
被引量:1
4
王浩斌,王飞南.
党的领导集体科学解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色[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2):1-4.
5
姚建军.
毛泽东调动人民积极性思想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6):34-37.
6
傅有明.
略论个体道德的形成与提升[J]
.中国成人教育,2007(10):12-13.
被引量:1
7
宋一.
把握四个关键 推进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建设[J]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7,29(1):8-11.
8
邝福光.
低熵社会:和谐社会的哲学本质和依据[J]
.钦州学院学报,2007,22(2):60-64.
被引量:1
9
周瑜,刘红莉.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之我见[J]
.科教文汇,2007(17):26-26.
被引量:3
10
何良安,罗秋立.
从政治经济学批判到人类学研究——马克思唯物史观方法论形成及运用过程中的两次转变[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5):22-24.
同被引文献
15
1
韩德培.
一位少有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家[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1,35(1):38-32.
被引量:14
2
库恩,李宝恒.
《科学革命的结构》(选登)[J]
.自然辩证法通讯,1980,2(3):71-77.
被引量:5
3
李爱华.
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方法的思想[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7(1):72-79.
被引量:3
4
陈怀远.
信访制度的法社会学引证[J]
.江汉论坛,2012(9):135-140.
被引量:3
5
张文喜.
哲学和法学:论马克思“柏林法学建构”的意义[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8,0(1):42-50.
被引量:2
6
曾令健.
实践主义法学研究范式[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48(4):37-53.
被引量:13
7
曹典顺.
唯物史观视域中的法哲学逻辑——基于黑格尔法哲学的思考[J]
.理论探讨,2018(6):69-74.
被引量:1
8
李林.
新时代中国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的六个向度[J]
.法学研究,2019,41(4):3-20.
被引量:25
9
朱晓璇,汪信砚.
李达法哲学思想探析[J]
.法学评论,2019,0(5):1-6.
被引量:3
10
沈少华.
马克思国家与法的理论探析[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5(6):42-49.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3
1
孙全胜.
论马克思主义法学观的形成轨迹[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1(4):5-15.
2
何福君.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法学属性的四重逻辑[J]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0,29(6):36-40.
3
刘丽,刘晓丽.
马克思早期法哲学思想综述[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3-74.
1
王莹.
对知识产权本质问题的再认识[J]
.前沿,2012(9):55-57.
2
朱晓红.
论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超越[J]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5(6):43-45.
被引量:1
3
李宗兴.
哈贝马斯法哲学思想再梳理——评《商谈、法律和社会公正——哈贝马斯法哲学研究》[J]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6(3):43-45.
4
万斌.
关于法哲学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J]
.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6(4):3-9.
5
林燕平.
当代德国的法律哲学[J]
.法学,1996(6):16-17.
6
李瑜青.
法哲学研究的理论建构[J]
.社会科学,1999(11):42-45.
被引量:5
7
文正邦.
应当开展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研究[J]
.现代法学,1981,3(1):21-23.
被引量:1
8
朱晓红.
马克思唯物主义法哲学观的形成——基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J]
.唯实,2012(2):78-81.
被引量:1
9
杨煌.
布哈林的平衡论及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6):168-172.
被引量:3
10
王晶雄.
在比较中不断提升“三个自信”[J]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3(5):40-44.
被引量:1
东岳论丛
2002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