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内陆中心城市人才资源低效利用问题及其优化途径——以兰州市为例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兰州作为甘肃的省会城市和西部重要的中心城市 ,拥有比较突出的人才资源优势。然而 ,现实发展表明 ,这一优势并未有效推动兰州社会经济的同步发展。为此 ,本文着重对兰州市人才资源的低效利用问题作了初步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
作者
张志斌
王录仓
王霞
机构地区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2-54,77,共4页
Gansu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内陆中心城市
人才资源
兰州市
利用率
市场化运行机制
人才结构优化
可持续利用
分类号
F249.2 [经济管理—劳动经济]
C961 [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4
1
向志强,孔令锋.
人力资源是西部大开发的起点——关于区域发展差距的另一种解释[J]
.人文地理,2001,16(4):53-56.
被引量:9
2
谷人旭,许波.
区域人才资源开发及其优化管理问题探讨——以上海市为例[J]
.经济地理,2001,21(2):150-154.
被引量:10
3
王艳芳.
西部落后地区人才资源开发初探[J]
.兰州学刊,1998(6):24-27.
被引量:1
4
张志斌.
面向21世纪深圳城市发展的基本思路[J]
.经济地理,1999,19(5):75-79.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孙曰瑶.
我国三大地带经济差距与原因分析[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72-79.
被引量:9
2
沈荣华,堵根生,严望良,金莉萍,陈巍,吴国耀,费于清,张子良,李小平.
构筑上海人才资源高地政策体系研究[J]
.人才开发,1998(9):4-11.
被引量:2
3
孙长贵.关于江苏省人才资源开发战略的思考.人才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第二届中国东南地区人才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219-224.
4
沈荣华 陈乐平.迈向21世纪的上海人才发展战略.人才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第二届中国东南地区人才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225-231.
5
邹甲申.论开发银色人才资源.人才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第二届中国东南地区人才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76-78.
6
蒋蕊娟 余前.对优化人才开发软环境的思考.人才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第二届中国东南地区人才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207-210.
7
崔建国.可持续发展与人才资源开发[J].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1998,(2):73-76.
8
贾爱国.人才资源调整浅论[J].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人民复印资料),1998,(3):74-77.
9
深圳市规划国土局.深圳市土地资源[M].中国大地出版社,1998..
10
曾纯.
深圳可持续发展的几个问题——学习十五大精神的几点思考[J]
.特区经济,1997(12):8-9.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9
1
龚华,柴彦威,刘志林.
深圳市民工作日生活活动时空结构特征研究[J]
.人文地理,2000,15(6):60-66.
被引量:25
2
冯兵.
城市核心竞争力及其培育策略研究[J]
.规划师,2003,19(6):80-83.
被引量:11
3
史中华,柴彦威,刘志林.
深圳市民迁居特征的时空分析[J]
.人文地理,2000,15(3):37-42.
被引量:26
4
燕玉叶,肖雄.
内生性增长理论与西部大开发[J]
.经济师,2003(3):14-14.
5
曾坤生,肖小平.
论统筹区域发展与人力资源能力建设[J]
.嘉应学院学报,2005,23(2):27-31.
被引量:3
6
薛耀瑄.
西部职业教育发展战略选择[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6(3):146-149.
被引量:5
7
李向东,田泽永.
我国城市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模式探析[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5):65-67.
被引量:4
8
廖尔齐.
我国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
.管理观察,2010(14):15-16.
9
张建伟,杜德斌,姜海宁.
江苏省科技人才区域差异演变研究[J]
.地理科学,2011,31(3):378-384.
被引量:22
10
高彬嫔.
人力资本——西部大开发的内动力[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21(3):94-96.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6
1
吴瑛.
试论区域功能优化与生态结构调整[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1,13(z1):19-21.
被引量:1
2
孙宝强.
以循环经济理念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J]
.理论研究,2004(7):9-12.
被引量:1
3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4
甘肃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新世纪的跨越[M].甘肃人民出版社,2001:508-511.
5
赵伟民.甘肃省2002年环境状况公报[R].
6
贺新元,王晓林.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社会机制建构探略[J].
7
甘肃年鉴(2003年)[M].中国统计出版社.
8
中国年鉴(2003年)[M].中国统计出版社.
9
王金南,余德辉.
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环境保护的战略选择[J]
.经济研究参考,2002(6):13-17.
被引量:35
10
于素慧.
充分利用比较优势 实现经济跨越发展——兼谈甘肃在西部大开发中的经济发展战略[J]
.兰州商学院学报,2002,18(1):94-98.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赵军,陶明娟.
新因素对中国区域发展推动的地区差异性分析[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5,17(3):39-43.
被引量:2
2
张小平.
甘肃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
.开发研究,2007(4):100-103.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5
1
李敏,罗寿枚.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背景下的广东东西两翼经济发展思路探究[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6,18(3):73-78.
被引量:1
2
雒海潮,苗长虹.
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及时空特征分析[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6,18(4):62-68.
被引量:25
3
樊元,刘国平.
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31(1):20-23.
被引量:11
4
段树国,龚新蜀.
基于熵值法的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以新疆为例[J]
.中国科技论坛,2012(11):98-103.
被引量:18
5
晏燕.
基于网络分析法的甘肃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实证分析[J]
.财会研究,2014(1):75-77.
1
黄晓阳,李红英.
内陆中心城市集中成片开发刍议[J]
.开发研究,1992(2):33-35.
2
嵩组.
嵩明县实行“三联系”优化人才结构[J]
.支部生活(中共云南省委党刊),2008(6):31-31.
3
袁静,魏理鋆.
制约我国公共部门绩效审计的因素分析[J]
.传承,2007(6):82-83.
被引量:1
4
王士君,李秀敏.
中国东部内陆中心城市郊区城市化趋势分析──以长春市为例[J]
.人文地理,1995,10(2):43-47.
被引量:4
5
史永铭.
中国内陆中心城市国际化发展问题探讨[J]
.求索,1996(2):20-24.
被引量:1
6
赵晷湘,尹图.
闲暇时间的合理利用[J]
.新疆社会科学,1986(3):53-58.
7
刘春香.
产业结构升级和人才结构优化的互动关系分析[J]
.中外企业家,2009(11X):118-119.
被引量:3
8
申雪.
人才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11(33):96-97.
被引量:1
9
李红平.
完善和创新人才资源的市场化运行机制[J]
.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5,7(5):116-119.
10
潘临珠.
金融危机对HR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
.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4(4):64-68.
甘肃社会科学
2002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