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我国审前准备程序之重建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自80年代末发端,虽然至今已历10年,但改革进展不大,除了司法体制不健全、公民法律意识薄弱等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把整个审判方式改革全部着眼于庭审程序上,而忽略了审前准备程序的重要性。当前不少地方推行"一步到庭"或称"直接开庭",省略了必要的审前准备,由于法官庭前未能理清案情线索,找不出案件争议的焦点,直接开庭难免有些盲目性,无法把握审理重点,不能有效驾驭案件的审理。
作者
甘力
机构地区
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出处
《刑事司法论坛》
2000年第1期387-412,共26页
关键词
审前准备程序
双方当事人
庭审程序
证据交换
审前会议
民事诉讼法
人民法院
当事人主义
发现程序
法律适用
分类号
C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122
同被引文献
22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8
1
李汉昌.
美国民事审前程序中值得借鉴的几个问题[J]
.法学评论,1998,16(6):96-101.
被引量:22
2
齐树洁,吴旭莉.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与证据制度的完善[J]
.刑事司法论坛,1998(2):575-595.
被引量:2
3
陈桂明,张锋.
民事举证时限制度初探[J]
.政法论坛,1998,16(3):83-89.
被引量:51
4
陈桂明,张锋.
审前准备程序比较研究[J]
.刑事司法论坛,1998(1):449-465.
被引量:6
5
王韶华.
对经济审判方式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J]
.现代法学,1997,19(2):84-88.
被引量:6
6
陈桂明.
诉讼公正与程序保障──民事诉讼程序优化的法哲学探讨[J]
.政法论坛,1995,13(5):41-47.
被引量:47
7
白绿铉.美国民事诉讼法[M]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
8
王柏山,宋纯新.辩论式审判方式操作实务[M]人民法院出版社,1996.
二级参考文献
8
1
苏力.
关于对抗制的几点法理学和法律社会学思考[J]
.法学研究,1995,17(4):77-84.
被引量:45
2
王亚新.
论民事、经济审判方式的改革[J]
.中国社会科学,1994(1):3-22.
被引量:159
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未经对方当事人同意私自录制其谈话取得的资料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批复[J]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1995,0(2):65-65.
被引量:4
4
赵贵龙.
审判方式改革中的“法官角色转换”[J]
.人民司法,1995(4):44-46.
被引量:1
5
明确指导思想 进一步搞好审判方式改革[J]
.人民司法,1995(11):2-2.
被引量:2
6
刘金友等.证据理论与实务[M]法律出版社,1992.
7
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制度[J]
.人民司法,1997,0(5):22-24.
被引量:1
8
陈玉贵,潘科明.
试论庭前听证[J]
.人民司法,1996(10):26-28.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22
1
姜春兰.
对诉讼权利平等原则有关问题的思考[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94-97.
2
郭亚红.
中美民事诉讼若干重要制度之比较研究[J]
.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2(4):43-46.
被引量:1
3
孙青平,齐聚峰.
论民事诉讼审前程序[J]
.当代法学,2001,15(9):61-63.
被引量:2
4
程宗璋.
试论我国的民事认证制度[J]
.天津电大学报,2000,4(4):42-48.
5
孙信之.
刍议行政诉讼公正[J]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3(1):38-40.
被引量:1
6
单锋.
浅析民事诉讼中的举证时限[J]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5(1):214-224.
7
赵淼,韩俊.
举证时限制度探析[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S2):71-73.
被引量:1
8
徐辉,张勇.
从依法治国角度重构我国民事诉讼法理念[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22(3):70-74.
9
陈玉忠.
诉讼公正及在刑事诉讼中的实现机制[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3(1):141-145.
被引量:2
10
华桦.
民事诉讼庭前程序比较研究[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33-36.
同被引文献
22
1
张卫平.
论民事诉讼中失权的正义性[J]
.法学研究,1999,21(6):37-46.
被引量:112
2
邱星美.
民事举证期限问题研究[J]
.政法论坛,1999,17(3):78-86.
被引量:12
3
范愉.
世界司法改革的潮流、趋势与中国的民事审判方式改革[J]
.法学家,1998(2):110-113.
被引量:28
4
景汉朝,卢子娟.
经济审判方式改革若干问题研究[J]
.法学研究,1997,19(5):4-35.
被引量:151
5
张卫平.
民事证据制度改革走向探知[J]
.法商研究,1999,17(5):16-19.
被引量:14
6
李浩.
民事审判中的调审分离[J]
.法学研究,1996,18(4):57-68.
被引量:266
7
徐昕.
程序经济的实证与比较分析[J]
.比较法研究,2001,15(4):15-31.
被引量:26
8
宋朝武,刘小飞.
从国际诉讼和解动向看我国法院调解改革[J]
.河北法学,2001,19(6):58-62.
被引量:18
9
陈锦红.
法院调解改革构想[J]
.河北法学,2001,19(6):63-66.
被引量:1
10
毕玉谦.
民事诉讼起诉要件与诉讼系属之间关系的定位[J]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4):60-69.
被引量:35
引证文献
4
1
卢椰枫.
论法院调解的非讼化——司法ADR导入民事审前准备程序之思考[J]
.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4(4):68-72.
被引量:3
2
华桦.
民事诉讼庭前程序比较研究[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33-36.
3
方方.
民事举证时限制度若干问题刍议——兼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J]
.研究生法学,2002(2):74-80.
4
叶煜楠.
“立案登记制”的价值探析及其完善[J]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6,24(2):28-32.
二级引证文献
3
1
赵春兰,陈兵.
论非讼调解与诉讼机制的衔接与整合[J]
.理论界,2006(10):66-68.
被引量:3
2
米蓓.
对法院调解正当性的质疑[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27(1):212-214.
被引量:2
3
杜莹.
“诉调对接”机制相关问题的探析[J]
.法制与经济(中旬),2011(4):14-15.
被引量:5
1
陈桂明,张锋.
审前准备程序比较研究[J]
.刑事司法论坛,1998(1):449-465.
被引量:6
2
程宗璋.
重建我国审前准备程序研究[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6-15.
被引量:1
3
赵晋山.
论审前准备程序[J]
.刑事司法论坛,2001(1):489-533.
被引量:3
4
齐树洁,吴旭莉.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与证据制度的完善[J]
.刑事司法论坛,1998(2):575-595.
被引量:2
5
东篱.
被见证的“孝心”[J]
.新天地,2015,0(11):26-27.
6
左卫民,周长军,陆贤刚,吴卫军.
法院内部权力结构论[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85-96.
被引量:18
7
胡夏冰.
我国司法改革的现实思考与理论检视[J]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4):74-78.
被引量:2
8
程宗璋.
论我国民事证据制度的改革与深化[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3):32-37.
被引量:2
9
龙宗智.
继续推进我国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理由和措施[J]
.学术界,2005(2):306-306.
10
李同明.
析苏联经济社会改革[J]
.鄂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6(2):10-17.
刑事司法论坛
2000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