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证据交换制度论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证据交换是民事诉讼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和制度,无论是英美法系国家,还是大陆法系国家的民事诉讼中都有有关证据交换制度的相应规定,而在由超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转变的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却对此未加规定。虽然根据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我们可以得出质证制度中蕴涵着证据交换制度的胚胎,但质证制度毕竟替代不了具有独特功能、作用的证据交换制度。
作者
汤维建
常廷彬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出处
《刑事司法论坛》
2003年第1期418-440,共23页
关键词
证据交换制度
当事人主义诉讼
民事诉讼法
证据调查
举证时限制度
审前程序
职权主义
二审终审
程序公正
诉讼效率
分类号
D925.13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9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333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10
1
高洪宾,何海彬.
庭前证据交换实务问题研究[J]
.政治与法律,2001(1):59-62.
被引量:18
2
黄松有.
程序独立价值理论与中国民事审判实践[J]
.法学评论,2000,18(5):14-24.
被引量:19
3
孙长永.
当事人主义刑事诉讼与证据开示[J]
.法律科学,2000,18(4):83-95.
被引量:85
4
杨浙京,程新生.
论审判公开原则[J]
.人民司法,1999,0(4):33-35.
被引量:4
5
赵兰娣,王宗光.
试论刑事诉讼中的庭前证据交换制度[J]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1999,18(1):59-62.
被引量:2
6
陈桂明,张锋.
民事举证时限制度初探[J]
.政法论坛,1998,16(3):83-89.
被引量:51
7
龙宗智.
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开示制度研究(上)[J]
.政法论坛,1998,16(1):3-10.
被引量:131
8
程政举.
证据交换制度初探[J]
.政法论丛,1997(4):19-22.
被引量:3
9
汤维建.
市场经济与民事诉讼法学的展望(上)[J]
.政法论坛,1997,15(1):79-85.
被引量:50
10
王利明.司法改革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1.
二级参考文献
49
1
陈瑞华.
通过法律实现程序正义——萨默斯“程序价值”理论评析[J]
.北大法律评论,1998(1):181-204.
被引量:105
2
田平安,杜睿哲.
程序正义初论[J]
.现代法学,1998,20(2):4-11.
被引量:82
3
贺卫方.
司法:走向清廉之路[J]
.法学家,1998(1):112-115.
被引量:12
4
陈瑞华.
程序正义论——从刑事审判角度的分析[J]
.中外法学,1997,9(2):69-77.
被引量:245
5
季卫东.
法律程序的意义——对中国法制建设的另一种思考[J]
.中国社会科学,1993(1):83-103.
被引量:746
6
张卫平.
我国民事诉讼辩论原则重述[J]
.法学研究,1996,18(6):46-56.
被引量:146
7
吴德星.
法治的理论形态与实现过程[J]
.法学研究,1996,18(5):98-104.
被引量:39
8
张卫平.
民事诉讼基本模式:转换与选择之根据[J]
.现代法学,1996,18(6):4-30.
被引量:162
9
张文显.
市场经济与现代法的精神论略[J]
.中国法学,1994(6):6-13.
被引量:113
10
田平安.
我国民事诉讼模式构筑初探[J]
.中外法学,1994,6(5):41-45.
被引量:46
共引文献
333
1
陈子奇.
论认罪认罚案件证据开示的两种逻辑[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22,40(4):167-181.
被引量:6
2
胡冰兵,刘磊.
宪法程序价值之考量[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12-14.
被引量:1
3
沈雯.
刑事诉讼模式变革视野内的刑事证据开示制度[J]
.巢湖学院学报,2008,10(4):35-38.
被引量:1
4
韩亮.
刑事诉讼中控辩双方提前相遇和证据开示[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2,17(5):115-122.
5
覃卫,王会甫.
试行庭前证据展示制度的操作思考[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5):52-60.
被引量:12
6
程宗璋.
试论我国的民事认证制度[J]
.天津电大学报,2000,4(4):42-48.
7
对法院调解的若干思考[J]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1,3(1):69-72.
8
陈朝阳.
司法公正与效率视野下的民事诉讼证明标准探讨[J]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2,4(1):9-19.
被引量:2
9
张国强.
论我国民事再审制度的重构[J]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3(3):104-107.
被引量:1
10
祝彬,王海浪.
诉讼法与实体法关系之考辩[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4):13-16.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1
1
龙宗智.
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开示制度研究(上)[J]
.政法论坛,1998,16(1):3-10.
被引量:131
2
龙宗智.
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开示制度研究(下)[J]
.政法论坛,1998,16(2):71-78.
被引量:25
3
许少波.
论否定性法律后果的立法设置——以救济当事人民事诉讼权利为主的考察[J]
.法学评论,2005,23(1):34-41.
被引量:4
4
王桂芳.
试论我国民事诉讼举证时限制度[J]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5(1):28-31.
被引量:5
5
肖建华,任玲.
论证据失权的救济——兼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43条[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6,18(3):18-23.
被引量:14
6
韩路,郭兴.
民事证据交换制度探析[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4):20-22.
被引量:1
7
党永鹏.
论完善我国民事诉讼证据交换制度[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5):17-19.
被引量:3
8
张莉娜.
论我国民事诉讼证据交换制度的完善[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7):728-731.
被引量:2
9
李代华.
能动司法与司法判决的公众认同——兼论司法公信力的提高[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3,36(4):84-87.
被引量:1
10
高洪宾,何海彬.
庭前证据交换实务问题研究[J]
.政治与法律,2001(1):59-62.
被引量:18
引证文献
4
1
仲卫东.
论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功能及模式选择[J]
.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08(4):68-70.
2
仲卫东.
论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功能及模式选择[J]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8,6(3):108-110.
3
李代华.
民事证据交换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天津法学,2014,30(3):59-65.
被引量:1
4
郭航.
刑事证据双向开示制度刍议[J]
.公民与法(综合版),2013(11):56-5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
1
芮强.
我国刑事诉讼专家证人制度的构建与完善——基于新《刑事诉讼法》第192条[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0(5):150-156.
被引量:6
2
夏先华.
英美法系民事证据开示制度检视及其启示[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4(4):118-124.
被引量:1
1
唐震,李鹏飞.
基层法官谈案例援引[J]
.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2011(1):255-282.
被引量:2
2
徐丽雯.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探究[J]
.商业时代,2014(15):112-114.
被引量:7
3
熊先觉.
保护刑事被告人的上诉权[J]
.法学研究,1956(4):36-38.
4
王玮玮,王勇刚.
实现司法公正 构建和谐社会[J]
.吉林人大,2010,0(9):24-25.
5
崔正军.
保证公正司法 推进依法治国[J]
.世纪行,2014,0(11):16-16.
被引量:1
6
兰跃军.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几个问题[J]
.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2(2):215-231.
7
周士敏.
试论我国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J]
.刑事司法论坛,2003(1):7-20.
8
霍海红.
论中国式辩论原则之消解[J]
.民事程序法研究,2010(1):83-97.
9
张震.
自白排除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J]
.青年记者,2011(8Z):84-86.
10
林微.
提高民事诉讼效益路径之思考[J]
.司法改革论评,2008(1):202-213.
刑事司法论坛
2003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