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第三代诗歌”的新历史主义意识
被引量:
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作为理论形态的“新历史主义”的引入是90年代以来的事,而第三代诗的发生和集中冲击的时间则是在80年代中期至后期,那么何以言“第三代诗歌的新历史主义意识”?笔者以为,虽然理论的自觉植入在后,但新的历史观念在事实上的渗透却要早得多。
作者
张清华
出处
《诗探索》
1998年第2期47-60,共14页
Poetry Exploration
关键词
“新历史主义”
第三代诗歌
杨炼
陶罐
海子
历史观念
新传统主义
海登·怀特
廖亦武
结构主义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2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52
1
陈永国.
文学批评中的结构、解构与话语[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7(S1):56-63.
被引量:9
2
陈新.
论20世纪西方历史叙述研究的两个阶段[J]
.史学理论研究,1999(2):92-104.
被引量:11
3
邵立新.
理论还是魔术──评海登·怀特的《玄史学》[J]
.史学理论研究,1999(4):110-123.
被引量:11
4
盛宁.
新历史主义·后现代主义·历史真实[J]
.文艺理论与批评,1997(1):47-57.
被引量:57
5
程锡麟.
互文性理论概述[J]
.外国文学,1996(1):72-78.
被引量:374
6
范家进.
融铸心灵化的批评话语——关于批评现状的一点反思[J]
.文艺争鸣,1995(3):67-71.
被引量:1
7
吴戈.
新历史主义的崛起与承诺[J]
.当代作家评论,1994(6):114-119.
被引量:15
8
盛宁.
历史·文本·意识形态——新历史主义的文化批评和文学批评刍议[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30(5):18-27.
被引量:36
9
徐贲.
新历史主义批评和文艺复兴文学研究[J]
.文艺研究,1993(3):94-104.
被引量:21
10
谢冕.
美丽的遁逸——论中国后新诗潮[J]
.文学评论,1988(6):28-35.
被引量:25
引证文献
5
1
钱晖.
“整体主义”与“新传统主义”的批评实践[J]
.文艺争鸣,2022(8):71-78.
2
杨汤琛.
从时间的方向看——论第三代诗歌的时间诗学[J]
.当代作家评论,2016(3):91-99.
被引量:2
3
朱国芳.
“第三代诗歌”现代性研究及其反思[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3(1):65-69.
被引量:1
4
陈新.
文学理论与史学理论——海登·怀特研究在中国(1987-2018)[J]
.世界历史评论,2019,6(1):93-135.
被引量:4
5
陈芝国.
“新历史主义”与生在这一边的我们[J]
.广州文艺,2019,0(7):126-137.
二级引证文献
7
1
刘波.
现场感、整体性与多元化——2016年中国当代诗歌研究综述[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5(5):9-16.
2
马万玲.
论超简诗派的现代性及其问题[J]
.神州,2018,0(27):25-25.
3
陈书焕.
海登·怀特与艺术史写作:思想对话[J]
.江海学刊,2020(4):186-194.
4
李根,周巩固.
海登·怀特的“中间语态”理论及其对历史书写的启发[J]
.史学史研究,2023(1):89-98.
被引量:1
5
沈培建.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后现代史学理论——对海登·怀特史学理论的剖析[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2):1-13.
被引量:1
6
马春光.
消费时代的“时间思辨术”--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阳江河诗歌的时间抒写[J]
.文学与文化,2023(2):38-46.
被引量:1
7
刘秀林,李怡.
诺顿皇帝与中国寓言——论《少水鱼》的“历史”感[J]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3):106-112.
1
孟金蓉.
文化反思中的现代感兴——略论现代史诗对自我的重铸[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5(1):31-36.
2
Claudia Suessmuth-Dyckerhoff,Jimmy Hexter,lan St-Maurice.
如何向“新传统主义”用户营销?[J]
.成功营销,2008(7):36-38.
3
宋涛,朱洁.
皮尔森小说的女性新传统主义与新困境[J]
.求索,2013(11):165-167.
4
西渡.
从“智力的空间”到“博大生命”——1980年代长诗写作理念的迁移[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3):7-13.
被引量:1
5
段从学.
廖亦武论[J]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3,19(4):28-31.
6
胡安定,肖伟胜.
后崛起诗群“寻根”意识的嬗变及其价值重估[J]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1(2):10-14.
7
王韬.
抗战时期的澳门文学[J]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4(1):53-57.
被引量:1
8
廖亦武.
箫殇[J]
.东方艺术,1998(4):36-36.
9
叶延滨.
点评《世纪末的花名册》[J]
.文学自由谈,1997,0(5):124-130.
10
石恢.
欣喜与遗憾[J]
.读书,1999,0(10):59-60.
诗探索
1998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