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变动中的当代新诗史叙述——以《中国当代新诗史》初版与修订版为例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引发的重写文学史的热潮开始,当代文学史,尤其是当代新诗史在讲述机制和方式上的变化可以说是空前的。这不仅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整体学术氛围相关,而且与“当代”的特殊性密不可分。这种“当代”的特殊性既与不断变化。
作者
霍俊明
出处
《诗探索》
2006年第1期79-95,共17页
Poetry Exploration
关键词
新诗史
当代中国文学
洪子诚
诗歌史
诗歌流派
诗歌现象
诗歌写作
诗潮
诗歌作品
芒克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1
1
(法)埃斯卡皮著,于沛选.文学社会学[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共引文献
3
1
赵敏俐.
关于中国古代歌诗艺术生产的理论思考[J]
.中国诗歌研究,2004(1):47-93.
被引量:1
2
周春霞.
编辑身份与红色经典生产——《青春之歌》的出版[J]
.文化与诗学,2011(2):114-127.
被引量:2
3
阮宾.
中国画艺术品市场的现状及前景分析[J]
.中国商贸,2010,0(17):8-8.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16
1
张立群.
论“新诗史的写作”——以洪子诚、刘登翰《中国当代新诗史》(修订版)为个案[J]
.南方文坛,2006(3):24-29.
被引量:2
2
霍俊明.
新诗史叙述的开放空间与话语拓展——以程光炜《中国当代诗歌史》为例谈新诗史写作[J]
.文艺评论,2007(1):43-48.
被引量:2
3
王泽龙.
近三十年中国现代诗歌史观反思[J]
.文艺研究,2009(3):50-58.
被引量:5
4
王尧.
“三个崛起”前后——新时期文学口述史之二[J]
.文艺争鸣,2009(6):101-108.
被引量:12
5
余礼凤.
近三十年诗歌史写作研究[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9,26(4):51-53.
被引量:1
6
刘波.
流传坊间的诗歌思想史——评林贤治《中国新诗五十年》[J]
.出版广角,2012(3):85-85.
被引量:2
7
程光炜.
吴思敬先生印象[J]
.南方文坛,2013(4):79-79.
被引量:1
8
孙民乐.
“不屈不挠的博学”——评刘福春《中国新诗编年史》[J]
.现代中文学刊,2013(5):104-106.
被引量:2
9
林莽.
食指论[J]
.诗探索,1998(1):53-64.
被引量:17
10
陈旭光.
先锋的使命与意义——为“后新诗潮”一辩[J]
.诗探索,1998(2):40-46.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3
1
马春光,孙基林.
如何讲述“中国当代诗歌”的历史——以三本诗歌史著为例[J]
.百家评论,2016,0(3):45-49.
2
周俊锋,刘馨逸.
新诗编年史写作:一种“无关批评”的批评[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2(5):135-142.
被引量:1
3
霍俊明.
《诗探索》与“朦胧诗”[J]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1(2):1-15.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4
1
宋敏.
《诗探索》与“朦胧诗论争”[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4(2):263-274.
2
张丽凤.
新诗何为:刘福春《中国新诗编年史》对新诗传统的寻踪[J]
.晋阳学刊,2020(5):52-58.
3
李嘉欣.
被埋没的诗人“命运”——新时期以来食指诗歌研究综述[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7(5):117-124.
4
刘竺岩.
臧克家关于丁力的佚简、题词辑考——兼及臧、丁晚年诗论的价值[J]
.关东学刊,2023(3):144-153.
1
霍俊明.
变动中的当代新诗史叙述——以《中国当代新诗史》初版与修订版为例[J]
.文艺评论,2005(6):39-43.
2
霍俊明,岳志华.
白洋淀诗群女诗人探论[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5):70-73.
被引量:1
3
陈均.
新诗史叙述诸问题及省思[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2):52-61.
4
冯雷.
谈文学史的写作特性——以《中国当代新诗史》大陆诗歌部分的修订为例[J]
.泰山学院学报,2006,28(4):5-9.
被引量:1
5
周志强.
新诗史叙述:总体与局部——论近30年来中国的新诗史写作[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5):65-69.
6
黄灿.
《中国当代新诗史》新旧版本比较——以舒婷、顾城、北岛为例[J]
.当代教育,2009(4):154-156.
7
连晗生.
作为散文诗的《野草》与新诗史叙述[J]
.鲁迅研究月刊,2014(11):82-89.
被引量:3
8
霍俊明.
1949-1976:当代新诗思想史视阈中的邵燕祥[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8,24(1):6-11.
9
张立群.
论“新诗史的写作”——以洪子诚、刘登翰《中国当代新诗史》(修订版)为个案[J]
.南方文坛,2006(3):24-29.
被引量:2
10
舒晋瑜.
屠岸访谈:来世我还做诗人[J]
.诗探索,2016(3):74-81.
诗探索
2006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