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虚拟诗歌文本的现实审美和传播意义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当代诗人、华侨大学文学院教授毛翰新近出版的电子音画诗集《天籁如斯》,以其新颖独特的音画诗风格,迎来国内外华文诗坛的如潮好评。《天籁如斯》究竟有何魅力,能够获得如此出色的接受效果?对当下这一电子音画诗歌文本,可以从文化符号学的角度,运用文学符号学的一些原理进行解析,从中寻求上述问题的答案。
作者
李诠林
出处
《诗探索》
2007年第3期162-167,共6页
Poetry Exploration
关键词
诗歌文本
当代诗人
画诗
文学院教授
文化符号学
接受效果
诗歌语言
诗歌文体
符号意义
诗歌研究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夏日光.
视觉诗艺术符号的三度根据性[J]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4):93-98.
被引量:6
2
毛翰.话说“中锋”[J]诗探索,1996(04).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张德禄.
语言符号及其前景化[J]
.外国语,1994,17(6):9-14.
被引量:62
2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3
[7]王佐良,丁往道.英语文体学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257 -273.
4
[1]Halliday M A K.Language as Social Semeotic[M].London:Edward Arnold,1978.
5
[2]J A Cuddon. A 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M].Harmondsworth:Penguin Books,1986.
6
[3]Lyons J.Semeotices[M]. 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7.
7
[5]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8
[7]苏姗*朗格.艺术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9
[13]周晓风.现代诗歌符号美学[M].成都:成都出版社,1985.
10
池上嘉彦.符号学入门[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
共引文献
5
1
夏日光.
视觉诗语篇的具象衔接[J]
.英语研究,2003,2(1):10-14.
2
夏日光.
具象与具象衔接[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21(3):56-61.
被引量:8
3
高见,刘莹.
视觉诗中的符号象似性[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6(10):25-27.
被引量:3
4
李妍妮.
透过文体学看视觉诗的后现代主义特征[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0(11):156-156.
被引量:1
5
夏日光.
篇章具象纽带的翻译[J]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8(1):109-111.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2
1
苏绍连.与超文本经验链接[J].台湾诗学季刊,2002(2).52.
2
曹志涟.虚拟曼陀罗[J].中外文学,1998(11).36.
3
蔡少敏.
思考批评的功能——从艾略特的“客观对应物”说起[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2(2):92-96.
被引量:2
4
陈仲义.
“声、像、动”全方位组合:台湾新兴的超文本网络诗歌[J]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27(4):11-16.
被引量:4
5
王艳萍,贾德江,余卫华.
超文本语篇与认知图式的耦合分析[J]
.湖南社会科学,2009(4):152-155.
被引量:5
6
杨春时.
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化: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7(1):21-25.
被引量:22
7
毛翰.
我的多媒体诗歌创作[J]
.中外诗歌研究,2010(1):11-12.
被引量:2
8
吕周聚.
被遮蔽的新诗与歌之关系探析[J]
.文学评论,2014(3):33-45.
被引量:11
9
胡慧翼.
向虚拟空间绽放的“诗之花”——“网络诗歌”理论研究现状的考察和刍议[J]
.诗探索,2002(Z1):188-198.
被引量:5
10
陆正兰.
超文本诗歌联合解码中的张力[J]
.诗探索,2007(3):168-172.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2
1
张晓婉,李诠林.
超文本、超网络的多媒体诗歌实验——论毛翰PPS格式音画诗歌创作的美学特征[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4):67-71.
2
曹金合.
论网络多媒体诗歌的全息审美形态——台湾与大陆的网络多媒体诗歌比较[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2):222-227.
1
孔昊天.
曹植在文学史上的接受及其形象的建构[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3(12):11-14.
2
王萍.
周邦彦词在清代的接受——以词人和词论家的接受为考察对象[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1):18-22.
3
赵毅衡.
文化符号学中的标出性问题简介——代主持人的话[J]
.江苏社会科学,2011(5):136-137.
被引量:6
4
通俗文学的价值标准[J]
.文艺理论研究,1988(5):91-92.
5
陆建华.
也说网络诗歌——从毛瀚的“音画诗”说开去[J]
.扬子江(诗刊),2011(6):78-80.
6
沈苇.
诗与人:一个既大又小的话题(创作谈)[J]
.朔方,2008,0(3):14-14.
7
周焕灵.
中国古典诗词中意象翻译的文化差异[J]
.芒种(下半月),2014(10):105-106.
8
缪秀慧.
小议“彼得堡文本”中的语义对立[J]
.俄语学习,2009(1):57-60.
9
何珊.
文人审美和现实审美[J]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1(8):257-258.
10
王镇.
由“形式”之殇看文化符号学的开放性发展[J]
.俄罗斯文艺,2016(4):113-117.
被引量:2
诗探索
2007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