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媒介技术角度解读“于丹现象”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于丹现象"是当前学术界争论的热门话题,从不同角度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从媒介技术角度来看,于丹解读《论语》受到观众热捧,与其说是于丹的成功,不如说是电视霸权的胜利。"于丹现象"是电视对传统文化资源、印刷文化领域的一次成功"收编"。
作者
王勇
机构地区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现代视听》
2008年第3期64-66,共3页
Modern Audio-Video Arts
关键词
“于丹现象”
媒介技术
传统文化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6
1
陈晓庆.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于丹热”的传播学解读[J]
.声屏世界,2007(8):9-10.
被引量:1
2
肖鹰.
从“求真悦学”到“视学为术”——“于丹现象”批判[J]
.当代文坛,2007(4):16-20.
被引量:8
3
周丽娜.
于丹传播风潮[J]
.今日南国,2007(9):68-69.
被引量:1
4
阿斗.
于丹印象:比能说的会说[J]
.商业文化,2007(5):52-55.
被引量:2
5
苗春,三连.
于丹是怎样被“发现”的[J]
.温州瞭望,2007(5):64-66.
被引量:1
6
姚玉莹.
于丹模式:通俗是一种和谐[J]
.中国报道,2007(2):114-115.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7
1
魏望东.
利用传统注疏翻译《论语》——以理雅各和森舸斓为例[J]
.外语教育,2021(1):87-95.
2
杨早.
评价于丹:学术规范还是传播法则[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3(1):107-114.
被引量:2
3
贺绍俊.
文学批评刊物与问题意识——以《当代文坛》为例[J]
.小说评论,2008(5):126-129.
被引量:2
4
王勇.
论出版对电视讲座的克隆[J]
.今传媒,2009,17(1):53-54.
被引量:1
5
张金发.
于丹书面文本的冗余特征——以《于丹〈庄子〉心得》为例[J]
.滨州学院学报,2012,28(1):98-102.
6
蒋好霜.
国学解读中“读者”与“作者”的“视域融合”——《于丹〈论语〉心得》启示[J]
.阴山学刊,2017,30(1):53-57.
被引量:1
7
赵丽婷.
新时期《论语》注本研究[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35(2):233-233.
同被引文献
1
1
章琰.《2010娱乐步入“剩时代”荧屏交友节目卷土重来》【N】.《羊城晚报》,2009-12-25.
引证文献
1
1
张羽洁,王勇.
从《玫瑰之约》到《非诚勿扰》——试析婚恋交友类节目的成功之道[J]
.新闻世界,2010(7):89-90.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7
1
于仰飞.
试论婚恋交友节目何以卷土重来[J]
.电影评介,2011(7):74-76.
被引量:2
2
蒋建国,姜燕.
消费时代的价值迷乱与精神危机——以电视交友类节目为例[J]
.山东社会科学,2011(6):75-79.
被引量:8
3
韩晓梅.
对电视婚恋交友节目传播模式的分析[J]
.西部广播电视,2015,36(9):127-127.
4
韩晓梅.
电视婚恋交友节目的发展策略[J]
.西部广播电视,2015,36(13):103-103.
被引量:1
5
周佩醒.
接受美学视域下婚恋综艺节目发展新态势探究——以《90婚介所》为例[J]
.声屏世界,2024(1):66-68.
6
王姝媛.
婚恋交友类节目发展现状及困境突围[J]
.艺术科技,2019,0(8):79-80.
被引量:4
7
徐秋诗.
论电视相亲类节目的瓶颈及发展路径[J]
.新闻传播,2016(6X).
被引量:1
1
肖鹰.
从“于丹现象”看中国学界的“不学而术”[J]
.素质教育大参考,2007(08A):51-53.
2
樊昌志.
传统文化快餐化的受众动因——以“于丹现象”中受众的接受行为为例[J]
.新闻界,2008(3):70-71.
被引量:1
3
张桂兰,赵宣.
引领社会阅读:政府与图书馆责无旁贷——兼对“于丹现象”进行理性审视[J]
.山东图书馆季刊,2008(2):66-70.
被引量:2
4
左雪梅.
关于《百家讲坛》和“于丹现象”的理性思考[J]
.现代视听,2007,0(7):17-21.
被引量:3
5
王萌萌.
传统文化遭遇现代传媒——“于丹现象”文献综述[J]
.北方文学(下),2012(3):127-127.
被引量:1
6
闵良臣.
面对“于丹现象”[J]
.民主与科学,2007(2):52-53.
被引量:2
7
吴水振.
于丹现象的传播学意义[J]
.新闻爱好者,2007(6):24-24.
8
王洪建.
媒介偏向解析:“于丹现象”对编辑工作的影响[J]
.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1):187-188.
被引量:2
9
王俊棋.
超越精英与大众的紧张——从于丹现象看传统文化的审美化传播[J]
.当代文坛,2007(5):50-53.
被引量:2
10
吴志实.
宽容很重要[J]
.民主,2007(9):42-42.
现代视听
2008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