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电视媒体对女性形象塑造之刍议——以《非诚勿扰》为例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本文运用"使用与满足"等理论对《非诚勿扰》现象进行探究,分析女性形象塑造对受众的影响,并试图从传播学视角解读节目塑造出的新时代女性形象。受众对于节目中所传递出的"女性形象"符号的反馈中,不仅有积极的一面,也有负效果。这其中,不仅有媒介引导方面的偏差,也有受众对于信息符号的误读。作者认为女性批评——深入文化根源,探究女性主体意识的生成与表述——应是大众交友相亲类节目浴火重生的下一个突破口,而女性所真正关注的方面则可以通过这种断裂的或"潜文本"的方式表达出来。
作者 温济聪
出处 《现代视听》 2012年第2期26-31,共6页 Modern Audio-Video Arts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11

  • 1彼得·科斯洛夫斯基.《后现代文化--技术发展的社会文化后果》,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第53页.
  • 2胡百精.《新媒体语境、危机话语与社会性格》,2008年新媒体传播学年会报告,江门新闻网转引自新浪科技,2008年11月15日.http://www. jmnews.com. cn/c/2008/11/15/17/c_5875300.shtml.
  • 3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信息产业部网站.2007
  • 4Dunnewijk, Theo & Staffan Hulten, ( 2006 ) : A Brief History of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in Europe, working paper ( #2006 - 034), 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 URL: http: //www. merit.unu. edu. p. 6.
  • 5http: //www. mii. gov. cn/col/col166/index. html.
  • 6The Economist: The Real Digital Divide (The Economist, 10 March 2005 ) 30/12/2007 (http: //www. economist. com/opinion/displaystory. cfm? story_ id =3742817) .
  • 7陈卫星.《互联网传播的权力博弈》,中国网络传播年会暨新新论坛,2007年10月13-14日,华中科技大学.
  • 8Yang Boxu, Social networks and individualism : The role of the mobile phone in today's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urban China.中国网络传播年会暨新新论坛论文,2007年10月13-14日,第105页,华中科技大学.
  •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yearbook/indexC.htm.
  • 10刘洪清.《风生水起》,第五媒体,http://qnjz.dzwww.com/zt/200609/120060919_1766948.htm,2006-9-19.

同被引文献4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