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脾阴虚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自六十年代中期刘普希先生《脾阴及临床意义初探》一文发表以来,脾阴虚的研究已有了较大的进展,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一、脾阴的概念一般认为脾阴就是由水谷所化生的营血、津液、膏脂等精微物质,介于阴阳之间,似气似血。
作者
毛炯
贝叔英
陈德珍
魏睦新
机构地区
南京医学院
南京医学院
出处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50-51,共2页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脾阴虚
病因
诊断
分类号
R256.3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8
共引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38
1
戴豪良,陈泽霖,宋庆礼.
阴虚证35例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分析[J]
.中西医结合杂志,1989,9(1):7-9.
被引量:13
2
魏睦新,南京医学院学报,1988年,1期,53页
3
魏睦新,上海中医药杂志,1988年,2期,8页
4
贝叔英,浙江中医,1988年,1期,1页
5
魏睦新,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年,4期,202页
6
夏连俊,山东中医,1987年,3期,4页
7
潘文奎,新疆中医药,1987年,2期,12页
8
贝叔英,中医杂志,1987年,4期,54页
9
赵金铎,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1987年
10
伊藤良,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6年,2期,8页
共引文献
12
1
金兑炫,王灿晖,杨进.
阴虚与血瘀养阴和活血的关系辨识[J]
.中医药学刊,2004,22(12):2217-2219.
被引量:6
2
万海同,杨进.
论养阴是治疗血瘀证的重要法则[J]
.中医杂志,1996,37(1):8-11.
被引量:59
3
贾小强,黄乃健.
血瘀证对BALB/C裸鼠结肠腺癌Lovo细胞肝转移的影响[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19(5):440-445.
被引量:7
4
许朝霞,王忆勤.
瘀血与肺相关论[J]
.新中医,2009,41(2):7-8.
被引量:4
5
李延,张海峰,张鸿婷.
养阴需活血探析[J]
.中医药学报,1999,27(4):10-11.
6
罗宏.
补肾活血法治疗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症的研究[J]
.光明中医,2011,26(8):1731-1733.
被引量:3
7
马治中,杨明,和岚,毛腾敏,李顺成.
血瘀病理模型探索(三)——模拟阴虚火旺复制慢性血瘀模型[J]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1,23(4):287-289.
被引量:48
8
贠清亮.
论活血化瘀对扶正补虚的增效作用[J]
.山东中医杂志,2002,21(1):8-10.
被引量:12
9
许仕纳.
试论补阴润燥法治疗冠心病[J]
.光明中医,2002,17(1):22-24.
10
张丽婷,王璐,陈芳.
从瘀论治支气管扩张咯血[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5,38(3):14-15.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3
1
贝叔英,陈德珍,魏睦新.皮温测定对脾阴虚证诊断价值初探[J]中医杂志,1987(04).
2
方药中等.实用中医内科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3
曹安来,杨明生.
小儿脾阴虚探讨[J]
.新中医,1991,23(12):6-8.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4
1
栗素红,高爱民.
杂病从脾论治探讨[J]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2X):134-135.
被引量:2
2
胡义保,孙秩秋.
小儿脾阴虚证治[J]
.四川中医,1993,11(4):16-18.
3
文仲渝,段亚亭.
小儿脾阴虚初探[J]
.四川中医,1993,11(2):9-10.
被引量:1
4
赵淑媛,聂丹丽,刘润侠,孙万森.
补脾阴为主治疗慢性胃病128例临床体会[J]
.上海中医药杂志,1992,26(10):14-16.
二级引证文献
3
1
战丽彬,刘瑜,黄一卓,白长川.
脾阴虚证古代医案选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9):2132-2134.
被引量:5
2
倪菲,李德新,于睿.
李德新教授从脾论治冠心病经验集萃[J]
.世界中医药,2014,9(1):67-68.
被引量:26
3
齐丹,李德新,于睿.
李德新教授从脾论治眩晕临床经验撷萃[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10):190-192.
被引量:10
1
缑强.
浅论脾阴虚[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8,12(4):15-16.
被引量:3
2
戴传贵,陈扬.
脾阴虚的初步探讨[J]
.甘肃中医,1999,12(5):4-5.
被引量:3
3
曹安来,杨明生.
小儿脾阴虚探讨[J]
.新中医,1991,23(12):6-8.
被引量:3
4
胡义保,孙轶秋.
小儿脾阴虚的研究进展[J]
.中医药信息,1993,10(1):5-6.
5
文仲渝,段亚亭.
小儿脾阴虚初探[J]
.四川中医,1993,11(2):9-10.
被引量:1
6
胡义保,孙秩秋.
小儿脾阴虚证治[J]
.四川中医,1993,11(4):16-18.
7
韩先知.
略论脾阴虚证治[J]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3,17(3):5-6.
8
李晓东,林文渊.
试论脾阴虚在儿科临床中的意义[J]
.中医儿科杂志,2009,5(5):9-10.
被引量:3
9
刘娅.
脾阴虚辨治举隅[J]
.浙江中医杂志,1997,32(8):378-378.
10
王应歌,董方.
脾阴虚证治刍议[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3,16(2):1-3.
中医杂志
1991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