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我国T型杂交小麦研究的现状与前景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本文回顾了20多年来,我国T型雄性不育杂种优势研究在应用和基础理论方面年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提出了T型杂交小麦要突破生产应用关,须解决强优势组合的高产优质、抗倒抗病、适应性广等问题。我国杂交小麦研究始于1965年。从匈牙利引进美国“T型”三系材料开始,至今虽几起几落,但经过不少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不仅理论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而且逐步形成了多渠道制种、多途径利用杂种优势的喜人局面。所谓多渠道多途径是指T型三系、化学杀雄、K型和Yen型等新不育类型的利用研究。但是,目前仍以通过T型胞质不育利用杂种优势的研究为重点。因为化学杀雄还存在制种纯度低及制种成本高等问题;K型和Ven型等新不育类型的研究才开始,从我们的试验来看,还有抗病性、单倍体等问题急待解决,同时,高度恢复也不是预料的那么容易;而T型胞质对普通小麦又无明显的不良影响,不育彻底,虽然不育系难找恢复源,培育恢复系所需时间长,但经过这20多年的努力,这些问题均已基本得到解决。此外,关于国内外杂交小麦研究进展已有不少文献论述,但专门针对T型杂交小麦的论述还不多见。而当前不少科研单位和种子部门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寄与厚望,但缺乏对其复杂性和困难的充分认识。因此,本文拟对我国20多年来,对T型杂交小麦研究取得的进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进行评述,为进一步研究T型杂交小麦提供信息。
作者 李有春
出处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31-33,共3页 Seed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 1刘录祥,黄铁城.作物化学杂交育种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农学通报,1989,5(2):17-23. 被引量:4
  • 2刘录祥,黄铁城.杂交小麦雄性不育细胞质研究的现状和展望[J]中国农学通报,1988(01).
  • 3孙兰珍,高庆荣,张延传,刘瑞卿,陈香芝.冬小麦产量性状杂种优势的分析[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1984(Z1).

共引文献3

同被引文献12

  • 1刘仲齐,李有春.提型杂种小麦灌浆特性的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1993,6(2):26-31. 被引量:12
  • 2张晓龙,王世光.小麦种子活力与产量的关系[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89,7(1):11-14. 被引量:6
  • 3李有春.小麦提型不育系和杂交种种子生活力遗传改良初探[J].遗传,1995,17(6):12-16. 被引量:2
  • 4牟致远,黄智玉.小麦不同基因型种子活力的遗传分析[J]种子,1987(02).
  • 5牟致远,宋连钧.小麦基因型和环境条件与种子活力[J]种子,1985(04).
  • 6赵志范.麦类作物种子大小及其氮化物含量与幼苗生长的关系(综述)[J]麦类作物学报,1984(06).
  • 7邓定辉,陈芳园.种子生活力与发芽率相关性的研究[J]种子,1984(04).
  • 8傅家瑞.种子的活力及其生理生化基础[J]种子,1984(03).
  • 9D.A.Perry,徐本美.种子活力与成苗[J]种子,1984(01).
  • 10E. Millet,M. J. Pinthus. Genotypic effects of the maternal tissues of wheat on its grain weight[J] 1980,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6):247~252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1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